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时空
心理时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2,192
  • 关注人气:48,9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访者对神经症知信行研究

(2012-09-08 09:04:17)
标签:

神经症

宋体

心理咨询

疾病

健康教育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来访者对神经症知信行研究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98

   神经症是一组患病率高的非精神病性障碍,据who报告,其中强迫症的疾病负担已经居疾病负担的前10位。我国公众对神经症的知晓率很低,调查显示仅仅32%的初诊神经症患者首选心理科就诊,其他患者都首选综合科就诊。神经症患者首选非专业机构就诊,程度不同地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误诊误治,加重了患者的情绪症状,严重者甚至产生绝望轻生;另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这些都是缺乏疾病知识及观念落后导致,说明疾病常识及健康知识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心理咨询成为热门话题并且得到普及,心理咨询的对象有学校心理咨询和社区心理咨询。学生中神经症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

   进行半定式深入访谈,提纲包括研究目的,一般到特殊,由浅入深,由非敏感话题到敏感话题排列的开放性问题。包括神经症知晓度,对神经症的态度及行为,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需求。

   结果显示,1、神经症的概念,性质,流行病学。84%的受访者对神经症的概念有一定程度了解,但是对其定义及包含疾病的种类有许多错误认识。对其性质,严重程度的认知大多数比较片面,对其流行情况不了解。48%听过神经症,95%听过神经官能症。有的人认为神经症与神经有关,是生理疾病;有的人认为凡是精神压力都是神经症;想法奇怪的是神经症。  2、神经症的原因,认识比较一致,认为遗传(有一定程度遗传),环境(一致认为父母养育方式影响重要,压力太大),性格(要求很高,完美主义),幼年经历(父母关系不好),文化等。3、神经症的临床表现,认识神经症的表现参差不齐,80%说出强迫症,焦虑症,比较模糊,不够系统。对社交恐怖症,惊恐障碍知之甚少。95%能够说强迫症的表现如行为洗手,观念有挥之不去,但是对严重程度和病程标准没有概念。受访者对广泛性焦虑认识不少,但是没有听说惊恐障碍。知道恐怖症是本事没有实质性威胁,恐怖程度超过一般人,没有说回避行为。4、神经症的治疗和预防,90%认为是可以治疗的,15%认为可以治,不能治愈。治疗地点首选心理咨询机构,其次是综合性医院神经科,心理科,最后是精神病医院。寻找帮助对象选择,及时找心理医生是首选,另外需要家人感情支持,朋友或者信任的人倾诉大约50%。治疗手段,大部分能够认为心病需要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咨询成为首选。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分歧巨大。一部分认为需要药物,66%认为不能单纯靠药物,或者认为是下策,药物只能暂时控制症状,甚至有副作用。预防观念差不多,自我调整,环境改变,知识普及。5、神经症的态度,态度大多数比较理性,对疾病的包容度比较高,意愿主动寻找帮助或者提供帮助,积极解决问题。如果自己被诊断神经症,大多数出现负面情绪体验,觉得自己很失败。甚至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力问题,羞于跟别人讲,不愿意寻找帮助。极少数人表示觉得正常,接受自己,关心自己,慢慢梳理。受访者对周围神经症患者的包容度比较高,大多数是更加宽容和理解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几乎是所有人态度。6、获得神经症的知识途径,最重要的途径是看书,网络。另外有朋友同事,讲座。高等学校的来源是课程,新生讲座,宣传册,辅导员推荐,心理协会活动。大多数身份证关注神经症知识是因为兴趣,自己有困扰就去探索。7、神经症治疗的行为和行为意向,95%表示积极治疗,尽可能提供帮助。治疗地点和手段,到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咨询是首选,其次是综合性医院神经科和心理科,最后是精神病医院。

   神经症是一类型疾病,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疾病原因,发病机理,病程,预后,治疗方法是不同的。神经症常常涉及敏感,隐私问题,如果使用定量测量技术,可能存在效度不足。国内开始定性研究。

   北京市高等学校心理咨询门诊,常见年龄是19-40岁,学历高中生以上,男性普遍少于女性。精神卫生知晓率比较低。来访者对焦虑症和恐怖症了解比较少,说明媒体宣传强迫症比较多,上面病名比较专业,缺乏宣传,非精神科医生认识也是不足。他们一般认为神经症症状会对社会形成不利影响,对神经症大多数比较理性,对疾病包容度高,意愿主动寻找帮助,积极解决问题。但是认为,虽然自己不会歧视神经症患者,但是目前社会的包容力不够,许多人把神经症症状看成为笑话。加强神经症相关知识宣传普及,有助于提高民众对神经症的知晓率和心理健康水平,对神经症会更加宽容,有助于消除疾病耻感,及早治疗。神经症患者大多数不首诊精神科,许多来访者对医生治疗神经症的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心病还需心药医。医生只能起暗示作用,并且对药物成瘾,副院长,疗效不好。认为药物只能暂时控制症状,治标不治本。药物虽然治疗好疾病,带来更大伤害。对神经症需要针对性宣传,消除他们的顾虑,尽早采取适当治疗方法,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健康教育是促进人们自愿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系统社会活动。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健康教育不断递增。为了提高公众对神经症认知态度,形成正确态度和行为,降低神经症疾病负担,应该大力提倡精神卫生健康教育。要预防神经症的发生,1、政府要重视,媒体广泛宣传,提高民众对包括神经症在内的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2、对神经症高危人群,及时传播知识,配合心理咨询和其他社会支持,改变对疾病的不正确态度,及早正确干预;3、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健康教育讲座搬进学校,社区,形成整个社会对精神障碍的正确态度。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