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家庭暴力的遗传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年8月14日
P先生是在网络上认识我,就迫不及待带儿子来心理咨询。
他的儿子小d是一个大学生,虽然是大专层次,当然了解一些心理咨询。
P先生说他儿子性格问题,情绪紊乱,常常发脾气,脸色难看起来,谁都不能碰,要不然就是吵架、甩东西。情绪爆发以后一小时,大约慢慢恢复正常。暑假跟他一起住的爷爷奶奶受不了,提出要搬走了。小d说他心情不愉快,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他在家的时间,家人反复督促,唠唠叨叨,其方法难以接受。他们要安排自己的一切,包括学习,生活,甚至是干涉,他是忍无可忍才发脾气。有时候脸色难看,是因为在心理斗争,调整自己,他不想发脾气,在尽可能安慰自己,有时候就失败了。
小d单独心理咨询。他父母是在他8岁那年离婚的,他认为离婚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我分析,其实离婚前,他父母就吵架,打架,那才是影响,因为环境恶劣,安全感缺乏,他点点头(有时候,离婚对孩子也许是好事情)。父母离婚以后,他跟父亲生活。父亲以后去闽南打工,做生意,他就去闽南学习。有时候,他是发脾气,父亲就认为自己是精神病,送当地精神病医院心理咨询,精神科医生认为是躁狂症,开了药物治疗。吃药以后反应强烈,非常难受。父亲不相信,自己吃了一点点,也是难受几天,才停止药物了。那时的小d喜欢自由自在,父亲要其读书,努力,未来有出息,冲突以后就是发脾气。其实,小d在上大学情况还是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一般,也有几个好朋友,有理想,有兴趣爱好(看新闻等)。发脾气仅仅是跟家人,大约一个月1次左右。就是吵架以后,他感到难受,后悔,甚至认为自己失态。有时候就是忍不住,他们难以沟通。现在暑假期间,父亲把他每天安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有自己的一点点时间,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他跟我谈话,沟通还是良好,情绪比较稳定,表达也是正常。
P先生继续了沟通。他承认孩子的爷爷奶奶来自农村,没有文化,方法简单。另外,爷爷奶奶确实爱这个孙子,只是受不了脾气。P先生承认,小时候,他也受到父亲许多次家庭暴力,记忆犹新,现在自己对儿子的家庭暴力,觉得不合适。因为离婚后,在南平市没有人能够管理小d,以后去闽南读书(其实去闽南读书,p先生才发现,儿子跟母亲生活的时候,受到了了虐待,小手上有无数个掐的伤痕,哀!)。读书问题也是严重,常常班主任告状。因为他在学校不读书,常常打架(其实,小d是一个外来的学生,许多同学欺负他,一些小混混也是欺负他,他忍无可忍就打了,我觉得这个打架有道理,看来p先生没有调查研究)。虽然父亲又成立了新家庭,父子之间还是冲突,有时候甚至打得鼻青眼肿,p先生曾经报警。一次请老师来家,谈话期间,父子竟然打了起来,使p先生确定孩子有问题。当地心理咨询师水平比较差,只能去有一定经验的精神科,精神科医生认为有暴力倾向,就药物治疗,现在看起来比较草率(精神科医生往往容易戴有色眼镜诊断)。马上就要高考了,小d决定不去学校,在家学习,使p先生非常无奈。许多家庭暴力的情况,在这里进行了沟通,甚至一定程度的辩论,也是有效果的。(谈话之间,他们父子还是沟通不错,就是声音比较大)
我根据这些情况,我提出建议:一是性格问题,不是精神病,不是躁狂症,是性格问题,也没有达到人格障碍程度。我解释了性格问题的表现。当然这些是发展问题,成长问题,需要心理咨询解决。其性格问题,是因为家庭暴力,父母离婚的环境,青春期的问题等。能够在上大学进行交往,能够来心理咨询,说明问题不是严重。但是不能忽视,如果不积极解决,可能影响长远;二是情绪管理,小d问题主要是情绪紊乱,情绪爆发,人际关系冲突,形成心理问题。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影响是消极的,长期的,这些需要他重视。每个人都是有情绪,而且都是有负面情绪。他是开始压抑,时间长了以后就是爆发。情绪不能压抑,只能管理和释放。释放和发泄的原则是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释放的方法非常多,运动,交往,日记,喝酒等,选择合适他的方法最重要。当然,能够增加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不错的,这样就有了胸怀。发泄以有效,合适为原则;三是自我成长。情绪管理能力是成长的重要表现,所谓喜怒不形于色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幸福,不仅取决于智商,更重要取决于情商,情商的表现就是情绪管理能力。他应该在上大学期间,把自己的心理素质,情绪管理,情商提高作为重要学习目标执行。另外就是一个人需要常常反思,这样才能不断完善,性格的完善,取决于自我反思反省,也取决于朋友这个镜子,关键还是行动。另外,与人为善是教育的核心,百善孝为先是最重要的事情。子女对父母发脾气是不正确的,对爷爷奶奶发脾气也是问题,需要他调整改正。他点点头,感到很满意,知道了自己成长的方向。他父亲也是满意,因为孩子不是精神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