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部分:老年心理障碍2

(2012-08-09 17:31:03)
标签:

健康

分类: 心理卫生、阳光心理

 第二部分:老年心理障碍

九、常见的老年人心理障碍

  老年性精神疾病按损害性质分为器质性精神病和功能性精神病两大类。

  器质性精神病主要是由于脑萎缩引起的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硬化性痴呆和早老性痴呆(阿尔采未病),这种病开始是个性发生改变,对一切事情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性格变得孤僻、自私,对人缺乏热情。这些症状或者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或者是脑本身损害的结果。其精神障碍均以智力低下为主。

  第二类则为功能性精神障碍,主要包括性格障碍、神经症、情感性精神病和老年精神分裂症,简述如下:

  老年性格异常:大多数性格异常表现为容易发怒,疑心重重,好管闲事,语言.罗嗦,常伴有妄想、幻觉、吝啬或无端慷慨,前者较多。妄想具有虚构倾向,其内心缺乏真实感,常喜欢“珍藏”一些废弃物,如搜集纸盒、布条.医学上称为“收藏癖”。

老年人神经症:老年期疑病症,老年期焦虑症,老年期强迫症,老年期癔症。疑病症比较常见。例如:常怀疑得了某某疾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或癌症),稍有不适便夸大症状,且有l/3病人伴有焦虑和恐怖。为此,病人常食欲不振、睡眠障碍,进一步可发展为忧郁症。对这类病人应主要采取心理治疗,详细解释十分必要。同时应及时治疗躯体疾病,否则精神异常难以消除。另外,应适当吃一些镇静剂。

老年期情绪障碍:特点是多伴随强烈的不安和焦虑;常常有顽固的疑病症状;多伴随有妄想症状;多伴随全身性躯体功能减退的症状;可伴随整体效率功能减退的症状。

  情感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忧郁症或躁狂症,前者多见,后者少见。总的来说与其他精神异常相比,这类病人还比较少见。其主要表现是情感淡漠,终日惶惑使病人莫衷一是,主意全无,食欲减迟,睡眠减少。

老年性精神分裂症:很少见,尤其在60岁以后首次发病者更少。此类精神病分为三种类型:①以往有分裂症,晚年仍保持有发作特点,但症状常减轻,当有诱因时,可加重。②晚发性分裂症,即60岁以后第一次出现精神症状,具有性感妄想,性感幻觉障碍,但发作时间短,妄想和幻觉常在晚间明显。③缓慢进行性连续型。发病日期很难确定,既往可能有神经症或类似人格变态的表现。一般来说,妄想在进入老年期以前便已形成,整个病程时间较漫长。

老年性抑郁症: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成果发现,与十几年前相比较,老人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增加了10倍以上。目前老年人口中,近二成患有抑郁症,与子女冲突是致病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老人得不到家人子女适当的尊重与支持是郁卒的主因。另外,城市老人比乡村老人郁卒多1.5倍,女性老人比男性老人多两倍。而大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除了服用抗抑郁药物外,还需要家人子女的体恤与照顾。

总之,不管哪一型,其精神衰退的发展均比较快。所以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长寿影响因素:

l       种族、国家、社会因素。

l       环境因素。

l       遗传因素。

l       饮食、营养因素。

l       心理因素。

l       生活方式。

l       家庭因素。

l       性别因素。

l       职业因素。

 

十、常见的老年精神异常“信号”

1.    怪,这是指行为、语言、生活习惯等明显改变,出现一些怪异。一些患者由于精神影响,出现虚幻、怪异的听觉。

2.    疑,即无中生有或认为同事、邻居、亲属等对其迫害。有的病人认为他人嫉贤妒能,从而别人积怨为仇。

3.    懒,而且是一种与其本人一贯表现不相符合、超乎常情的病态。表现不愿料理生活不更换衣服、不打扫卧室、不愿走亲访友、不喜欢与人交谈,懒于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4.   呆,表现为患者呆滞少动、反应迟钝、动作缓慢、言语吞吐。有的病人生活起居被动,可较长时间坐着、站着或躺卧着,常独自闭门、足不出户。

★人生之最:

l       健康是最佳的礼物,

l       知足是最大的财富,

l       善良是最好的品德,

l       关心是最真挚问候,

l       牵挂是最无私思念,

l       祝福是最美好话语!

 

十一、老年人的焦虑症

  发病因素有:1、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力不从心;2、疑病症;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3、各种应激事件,如离退休、丧偶、丧子、经济窘迫、家庭关系不和、搬迁、社会治安以及日常生活常规的打乱等;4、某些疾病如抑郁症、痴呆、甲状腺机能亢进、低血糖、体位性低血压等,以及某些药物副作用,如抗胆碱能药物、咖啡因、β-阻滞剂、皮质类固醇、麻黄素等均可引起焦虑反应。

焦虑可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大类。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老人常突然感到内心紧张、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睡眠不稳、口干、心悸、脉搏加快、多汗、血压升高、潮热感、呼吸加快、大小便意增加。严重时,可以阵发性出现气喘、胸闷,有一种濒死感。并由此而产生妄想和幻觉,有时有轻度意识迷惘。慢性焦虑一般表现为平时比较敏感、易激怒,生活中稍有不如意的事就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会生闷气、发脾气等。

对老年人焦虑的防治,首先要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放松。如果焦虑过于严重时,应用抗焦虑药物,如利眠宁、多虑平等。

★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1.    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

2.    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

3.    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

4.    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 

 

十二、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临床表现以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躯体不适为主。   

    引起老人抑郁的原因,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认为老年人遭受各种各样心理、生理和社会的应激事件的发生较多,及老年人生活的艰辛、孤独等,老年人对缓冲精神压力和精神创伤的能力下降是一个重要的促发因素。

    抑郁障碍的发生是渐进而隐伏的,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状,头痛、头昏、食欲不振等。后期表现为:

    1.情感障碍  表现为忧郁寡欢、内心沉重,对生活没有信心,对一切事物兴趣下降,有孤独感、失落感、自觉悲观失望,有突出的焦虑烦躁症状。有时也表现为激越。

    2.思维活动障碍  思维迟钝,反应缓慢,思考问题困难和主动性言语减少,痛苦的联想增多,常出现自责自罪和厌世及疑病。

3.精神活动障碍  记忆力显著减退,计算力、理解和判断力下降,动作迟缓,反应迟钝,缺乏积极性及主动性。严重时可不语,不动,生活需人照顾。  

4.意志行为障碍  轻者依赖性强,遇事犹豫不决,稍重时活动减少,不愿社交,严重者可处于无欲状态,日常生活均不能自理。最危险的病理意向活动是有自杀企图和行为。老年病人一旦决心自杀往往比成人更坚决,行为也更隐蔽,应引起高度重视。

    5.躯体症状  伴有突出的躯体性焦虑,经常感疲乏,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头痛,四肢痛,胸闷心悸,食欲差,消化不良,口干,便秘,体重减轻等有时这些症状可能比较突出,冲淡或掩盖了抑郁心境,称之为隐匿性抑郁。

    老年期抑郁症的治疗:

    首先应注意饮食起居,严防自杀;

    避免促发因素,采用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虑平、阿米替林、丙咪嗪)

    对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者,有严重自杀企图和行为及伴有顽固的妄想症状者,有明确的躯体疾病不能用药物治疗者,可采用电休克治疗。    

★长寿老人心理特点:

l       心胸开阔,乐观豁达;

l       热爱生活,善于生活;

l       与人为善,知足常乐;

l       兴趣广泛,有所追求;

l       忘我无私,刚毅耿直;

l       情绪稳定;

l       心境愉快;

 

十三、老年性痴呆

老年性痴呆患病率约占60岁人口的10%左右智力低下;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操作能力严重衰退;极度健忘,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易发脾气;道德情感、审美感也衰退。
   老年性痴呆的预防:

1.    去除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2.    避免独居,改善情绪。

3.    对生活要充满热情,要有决心;不要丧失经常向一切事物进行积极地挑战的精神;每天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即有所事事,勤学习,勤动脑

4.    及早开始右脑的锻炼: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 

老年性痴呆的自我预测:

1.    几乎整天和衣躺着看电视。

2.    无论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

3.    没有一个可以亲密交谈的朋友。

4.    平时讨厌外出,常闷在家里。

5.    日常生活中没有属于自己干的工作或在家庭中不起什么作用。

6.    不关心世事,不读书也不看报。

7.    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义。

8.    身体懒得动,无精打彩。

9.    讨厌说和听玩笑话。

10.             有高血压或低血压。

11.             平时净发牢骚或埋怨。

12.             想死做为口头禅。

13.             被人说成神经过敏,过分认真。

14.             这个那个过分忧虑。

15.             经常焦躁易发脾气。

16.             对任何事情都不会激动,无动于衷。

17.             什么事若非亲自动手,便不放心。

18.             不听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

19.             沉默寡言。

20.             配偶去世已有5年以上。

21.             不轻易对人说谢谢

22.             老讲自己过去值得自豪的事。

23.             对新的事物缺乏兴趣。

24.             啥事都要以自己为中心,否则心不平。

25.             对任何事都缺乏忍耐。

老年性痴呆的自我预测:

如有1525种现象符合你的情况,将来患痴呆症的可能性就极高;

如有814种现象符合你的情况,也应及时引起重视了;

如仅17种现象可令你对号入座,那么,暂且放心,但也不能麻痹大意。
 
★心理养生观念:

l       心境纯洁、活得轻松。

l       淡泊名利、活得潇洒。

l       心理平衡,活得快乐。

l       为而不争,与人为善。

 

十四、离退休综合症

是离退休前后老年人出现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异常反应,主要表现在情绪和行为方面。有20%30%的人缺乏心理准备,20%的人有退休心理不适应现象,50%以上的人退休后不知道该做什么。

主要特点:无力感、无用感、无助感、无望感。

离退休综合症的预防:

1.    调整心态,顺应规律

2.    发挥余热,重归社会

3.    善于学习,渴求新知

4.    培养爱好,寄托精神

5.    扩大社交,排解寂寞

6.    生活自律,保健身体

7.    必要时药物和心理治疗。

 

十五、老年人常有的心理问题

一、        黄昏心理。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二、        自卑心理。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

三、        无价值感。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四、        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效,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惧怕外面的世界。延伸阅读:看看老人为什么容易心理抑郁。

五、        孤独心理。人到老年,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陪在左右,那该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然而,高龄老人丧偶事件是在所难免,对于老年人心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之而来的心理孤独感,更是让丧偶老人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崩溃,甚至不久也会亡故。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

六、        恐惧心理。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觉得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感,以致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七、        折腾心理。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明显衰退,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存在一种“折腾”心理,认为“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不去看看终身遗憾”啦,什么“这么重大的场合不出席不合适”啦等等,结果勉强参与,容易突发严重健康事件。还有一些高龄的老年人,坚持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结果导致体力不能承受,出现意外。

八、        倔强心理。老年人心理倔强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些还表现为性格刚烈、脾气暴躁。这些有着倔强心理的老年人常常是小病不就医,大病乱吃药,一味按自己的意愿以及多年的经验习惯生活着。结果是,有了病不去治,反而与家人、子女发生争执,最后“不治而终”。

  针对老年人心理问题,家属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其调整,千万不可采取强硬措施或者放任不管。如果老年人心理问题突出,难以调整的话,不妨咨询心理咨询师,请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养生之道:

l       顺其自然:

l       形神兼养:

l       动静结合:

l       审因施养:

 

十六、老年人心理老化表现

  心理专家认为,老年人心理出现老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已经没有任何创新的企图了,而且经常感到空虚乏味。

2.    对需要付出较多脑力的工作,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3.    认定自己属于时代的落伍者。

4.    觉得家人及周围的人都在和你过不去,而想超然于众人之外。

5.    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视而不见,反应冷淡。

6.    常不厌其烦地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往事,全然不顾人家愿不愿意听。

7.    当生活稍不如意时,常常会怨天尤人。

8.    当面临突发事件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无措。

9.    平日里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围绕自己为中心进行的。

10.             越来越变得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11.             常常曲解别人的好心劝告,听不进别人的任何意见。

12.             唠叨起来没个完,而且没有心思听别人讲话。

13.             常找不到自己放置的东西,要费很大劲才能找到,记忆力明显不如以前了。

14.             常常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并感到不安。

15.             自感办事效率明显降低了。

16.             做某一件事时总是一拖再拖。

17.             渐渐对那些没有用途与价值的东西产生兴趣。

18.             对生活中的繁杂之事感到厌烦甚至惧怕。

19.             常找借口逃避与陌生人接触。

20.             渐渐变得感情用事,言行中的理智成分越来越少。

21.             经常白天也需要较多的睡眠,而且要喝浓茶提精神。

★童心重要

l       做老小孩,学老顽童。

l       回忆童年往事。

l       多交童友。

l       多存童乐。

l       多看童话。

 

  测试你的心理年龄

心理年龄是指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主观感受的老化程度,即主观感受年龄或社会心理年龄,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智能、情感及意志行为等综合因素。

附:心理年龄自评量表

评定项目

不定

健忘

说话变慢、啰嗦

常心烦、懒动

日益固执

做事缺乏持久性

喜欢回忆过去

常重复说过的话

愿意和老人在一起

愿意与别人拉家常

对生活兴趣变小

对青年穿着看不顺眼

经常做梦

睡眠减少

难以控制感情

见到不讲理的事感到气愤

不爱打扮自己

喜静不喜动

下决心马上就做

好凭老经验办事

对事情有探索精神

喜欢参加各种活动

好奇心强

有强烈的追求目标

时常感到孤独

爱看推理小说

喜看爱情小说或电影电视

阅读和书写速度变慢

集中精力感到困难

记忆力下降

十分注意自己身体变化

工作效率降低

晚上不如早晨和上午头脑清醒

合计:

4

4

4

4

2

4

4

2

2

4

2

4

4

0

0

4

2

0

2

0

0

0

0

0

0

0

2

4

4

2

4

2

2

2

2

2

1

2

2

1

1

2

1

2

2

2

1

1

2

1

1

2

1

1

2

2

1

1

1

2

2

1

2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2

2

1

0

2

0

4

2

2

4

4

2

2

0

0

0

0

0

0

 

判断标准:

积分

0-29

30-49

50-64

65-74

75-80

81

心理年龄(岁)

20-29

30-39

40-49

50-59

60-65

6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