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庐山心理卫生专科医院成立20周年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年5月19日
2012年5月18日,是庐山心理卫生专科医院成立20周年的纪念日,当然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的回忆。
1992年5月18日,是长航集团疗养院非常热闹的日子,这一天,来自中国最有名的心理卫生专家聚集庐山,参加庐山心理卫生研究所和专科医院成立揭牌仪式。当时好像有200多名专家嘉宾。有来自美国的临终关怀专家莱尔教授(还专门举办了讲座),来自意大利的家庭心理治疗专家佩塞斯基安夫妇。来自国内的心理卫生专家有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李心天教授(他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是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儿子),有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秦佰益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戒毒专家),有北京朝阳医院院长,有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崔以泰,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郭念峰教授,有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周梅教授(杨凤池老师也来了,他是这个学校老师),有南京脑科医院于廉教授,有上海铁道医学院周韬园教授(名字可能有错误),有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治疗协会副理事长王思懿教授(名字可能有错误)。另外,长航集团副总经理谭开明到会祝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交通分会的会议同时召开,成立大会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交通分会副理事长、交通部天津一航局四公司医院院长孙哲主持。成立大会上,进行了合影,并且给庐山心理卫生研究所和专科医院揭牌。参加会议的代表参观了研究所和专科医院,并且留影题字。
庐山心理卫生研究所和专科医院是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交通分会,长航集团庐山疗养院共同筹备建设的。长航集团庐山疗养院是交通部直属5大集团之的长航集团下属疗养院,1976年成立,原为集团12万员工提供疗养康复和职业病治疗服务,后来因为企业改革,疗养院只能扩大服务到交通部系统和社会服务。疗养院位于庐山北坡,170亩土地,400张床位,100多名员工,都是面临生存困难。此时,与交通分会联系密切,并且一次会议还在疗养院召开,疗养院与分会探讨合作的可能性。疗养院希望通过合作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分会希望通过合作,建立分会的实体,实现更好的发展。
筹备期间,交通分会的孙哲副理事长,陈汝岗秘书长(当时担任长航集团卫生处处长),疗养院党委书记曾金枝(福建省晋江市人),院长周晓文(曾经在福建省当兵),副院长师道达,医务科长孙小鹏,我当时担任医务科副科长兼门诊部主任。筹备工作,得到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大力支持,协会专职秘书甑中科全力以赴做筹备工作,成立大会成为当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10件大事之一。筹备得到了北京安定医院(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所在地),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教研室主任王效道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筹备期间,人才培养十分重要。我自己通过自学虽然有一些基础,其他员工需要重新学习。筹备期间,我去湖南医科大学学习智力测验,跟龚耀先教授学习,他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主任。我自己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学习明尼苏达人格测验,跟宋维真研究员学习,她还给我买饭吃。我还在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教研室学习心理学一个月,王援朝老师教我。我还跟未来护士长人选郭江华去天津心理卫生专科医院(全国第一家,我们的第二家)进修二个月,是冬天,这是中国第一所专科医院,是租房子的医院。另外,医院送一批员工去南京脑科医院系统学习三个月。
1992年研究所和专科医院进行筹备高潮,孙哲副理事长担任研究所所长,陈汝岗担任副所长。下属心理治疗研究室,音乐治疗研究室,东方文化心理保健研究室,交通安全研究室等。聘请了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等领导为顾问,聘请北京医科大学沈渔屯教授等为客座研究员,这些聘请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周晓文担任专科医院院长,孙小鹏、吴剑担任副院长。我兼心理科主任,郭江华担任护士长,胡燕雯担任心理二科主任。专科医院有60张床位,心理医生大约8名。另外开展音乐治疗,书画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心理测验(全部的心理测验工具,包括注意力测验,洛夏测验,记忆力测验,智力测验等,最早使用心理测验软件),脑电图检查室,运动治疗室,阅读治疗室等。开展心理诊断,心理测验,心理康复,心理治疗,心理护士,心理研究,心理教学等。开展精神分析,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森田疗法,暗示疗法,森田疗法等。建立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义诊活动。并且与全国各地100多家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的专家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他们担任医院客座教授和信息员。第一个患者就是来自南京市。当年的患者来自上海,武汉,乌鲁木齐,北京等。因为那时,神经症的治疗是一个麻烦,精神病医院不愿意治疗,患者不愿意去精神病医院,综合性医院不能解决。医院的主要治疗还是神经症(治愈率达到70%,有效率达到95%以上),特别是探讨心理治疗的模式有贡献,甚至有其他医院的医生来学习进修,江西医学院还有研究生来学习。
研究所成立以后,进行了一些科研工作,如参与的长江船舶驾驶员航行安全与心理的关系研究,获得交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研究所试制了音乐治疗仪,并且销售2台。专科医院的工作也是非常顺利,我负责全面工作。积极的宣传,人性的管理,开放的模式,良好的效果,吸引患者来自全国各地,除了西藏外的地方。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患者。住院最多达到50多个患者,一天最多新入院10人,大部分是外省患者。而且安全管理效果不错,因为不少是抑郁症患者。我们的工作受到新闻媒体的关注,《中国青年报》(头版3期报道)、《中国日报》,《健康报》,《江西日报》,《九江日报》,《长江日报》,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关注。
随着疗养院的领导班子调整,童昌明担任院长,我就担任专科医院院长。1997年还举行了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集团并且赠送396电脑一台,心理测验更加科学快速。但是,疗养院因为种种因素,生存更加困难。即使专科医院的发展还是健康的,有影响的,甚至还考虑网络服务。我于2002年离开了疗养院,离开了我热爱的,一手参与创建的研究所和专科医院(好像我还写了10年祭)。恋恋不舍,又十分无奈。如果当时有良好政策,外力支持,她一定能够发展很好。虽然我离开几年,专科医院还勉强维持一些,最后还是彻底关闭。关闭以后还有许多患者询问,许多曾经在那里住院治疗的病友还在联系,那是一段历史,情感,回忆,青春(我30-40岁是在做这个有伟大意义的事情)。
特撰此文表示纪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