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大路、小路、斜路的选择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年4月12日
L女士因为上初中的儿子问题,在朋友陪同下来心理咨询。她是看到我在南平电视台教育频道讲课而来的。
她的儿子不喜欢读书,协会打扮。头发是后面留长,上面卷烫。因为学校禁止
,父母批评,要求他去理发,结果一个下午还是拒绝理发。甚至告诉父母,学校和老师不让去学校,就不去了。父亲威胁他,如果不理发就别回来,回来就一定挨打,他干脆就不回来,在同学家玩。她儿子上初中一年级,情况是不错的,到二年级就每况愈下。不认真,不学习,不听话,l女士非常烦恼。当然,她儿子喜欢玩手机,特别是玩手机游戏,老师也是禁止,l女士被逼无奈买了一个功能简单手机,儿子不高兴,他希望3000多元的手机好玩。因为,春节有压岁钱3000元,当然被母亲收了,说母亲欺骗他。另外就是说父母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老师谈话几次,也是失去信心。儿子认为自己长大了,既然不喜欢读书,就可以去打工。当然,l女士担心儿子去打工,学坏,犯罪怎么办?他过去假期是准备打工,以后一个同学被欺骗,他灰心丧气了,因为那个同学去打工,说是每个月收入1500,包吃包住,老板总是扣罚,打工三个月,才拿到600元。另外,儿子感到他什么都能干,什么都知道,常常与父母争吵,父母辩不过他。
我判断的心理问题是学习困难,一是关于学习,孩子可以不学习,但是不能不进步,学习不仅是课本学习,也包括社会学习,做人学习。可以考虑他去打工,让他体验劳动的辛苦,赚钱的不易,家庭的温暖。大部分孩子打工几个月,就知道了,就回家,就学习。我们就是缓慢一年成长,如果能够成长,也是教育的成功。现在拧着进行教育,往往得不偿失,过犹不及;二是关于打工,他希望打工,说明希望劳动,是好事情。甚至想到打工以后存钱,也是积极思想。他的亲戚大他几岁,整天睡觉就麻烦了。如果不是童工,就可以尊重,因为童工违法劳动法。打工前,可以跟他严肃谈话,希望他注意安全,如交往安全,食品安全,身体安全,劳动安全。给他一些零花钱,然后经常联系,让他感到温暖,他回家的可能性更大。许多孩子,离开家以后才知道家的温暖,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仔细。另外,打工以后,他会明白,虽然打工能够赚钱,但都是赚小钱,赚慢钱,他不可能一辈子这样成为食物链的下端,草根,读书是重要的途径了;三是关于逆反,这个年龄的男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极正常,是独立性的开始,不是孩子没有成长,而是父母没有一起成长。过去父母关注儿子吃饭,穿衣,都没有问题,现在孩子需要思想,需要独立,父母难以接受。如果孩子没有独立性,未来就是十分依赖,那更加麻烦。想想我们做父母,年轻时也是逆反的。这个过程会过去的,有的人时间长,程度重,他不是最严重的。两代人观念不同,出现代沟极其正常,特别是我们这个巨大变化的时代。甚至一定说,5岁,10岁都是代沟。如果l女士的儿子,按照她的生活态度,经济观念,交往方法去生活,那他一定失败。但是,观念的冲突,不影响亲子关系的爱。我们需要在观念上求同存异,感情上充分表达。当然,父母更不能打骂孩子,特别是青春期以后。青春期的孩子是正常的精神病,他们在尝试,在努力找到自己。我们父母应该尊重,支持,理解,平等。沟通关系比沟通内容更加重要。对孩子只能建议,不能要求,因为建议可以接受的可能性大,效果好。他如果其他选择,父母就尊重。但是如果不良选择,问题选择,就需要告诉他后果,如果他仍然选择,父母继续尊重。因为这些,都不影响爱孩子。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选择自由。什么是责任,就是对自己的选择,产生的后果能够预见,并且自己担当,孩子需要学习担当。人生的道路有许多,他选择大路当然好,如果选择小路就是艰难一些,当然需要避免选择斜路,父母需要充分提醒,当然不影响爱孩子。L女士点点头,笑了起来。
(青春期的孩子,道路选择极其重要,如果过分拧着来,反而容易翻车,欲擒故纵,拐个大弯,晚点成长也许是好事情。孩子有朋友,想打工,能存钱,这些都是优点,应该鼓励。)
(她后来问我,孩子住同学家,不回来怎么办?丈夫的意见是那就断绝父子关系,或者强拉回来。我说都不可以,而是去看望孩子,给孩子送衣服,吃的等担心。另外,与同学家长打招呼,说明是麻烦别人了,再与孩子好好沟通,希望不要影响别人。女士明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