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时空
心理时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6,619
  • 关注人气:48,9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疾病观念和求医行为

(2012-03-28 10:02:20)
标签: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疾病观念和求医行为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328

   疾病感知是患者利用以往的疾病知识经验来分析解释当前的症状(或者疾病)的过程。其理论基础是20世纪80年代lecenthal创立的疾病自我调节理论。在疾病感知过程中所产生的态度、想法、也可以称为疾病观念。求医行为也称患病行为,是个体本着预防疾病或疾病早期并以治疗为目的而采取的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疾病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疾病观念是对这种事实的主观认识,对疾病主观认识的外在表现是求医行为。

   我国古代早期,殷人把疾病观念分为“天帝降疾”,“鬼神作祟”和“蛇虫致疾”3类型,并且进行治疗。现在研究发现,疾病观念及求医策略、行为可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及转归。求医行为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对疾病与健康的认识,个人经历,人格特征,个体所处的亚文化环境,对症状的感知、评价、态度、居住地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距离等。看起来单纯的就医、诊疗的医疗行为,有着复杂的文化与心理因素,不仅是一个疾病行为的动态及治疗活动,还有与疾病、健康有关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心理、经济因素。1996年,weinman根据疾病感知理论提出的疾病感知问卷ipq

   理论构想,家庭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已广为人知,家庭通过养育方式,家庭系统的动态变化,经济社会地位及家庭内部的文化传统等方面影响儿童青少年认知、行为、社会和情感。认知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儿童是与具有知识的社会成员的协作交往中获得文化价值观,信仰,问题解决的策略。疾病观念不仅与源家庭动力学特征有关,并且与个体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关系密切并且是干预重点。

   从远古至今,人类一直处在对抗疾病所带来的生存危机中,并且承受着疾病所带来的苦难感受,有生之年都难脱离疾病的侵扰。同时,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疾病还具有除健康含义以外的隐喻,尤其是具有道德劝喻和惩罚的意义。内心深处所恐惧的各种东西如腐败、腐化、污染、反常和虚弱全部与疾病划等号和,而且借疾病之名,这种恐惧被安置到其他事物上,疾病于是变成为代名词,逐步被广泛地用作了隐喻。基于此,具有社会意义的事物就与疾病相关,并且以医学习俗的方式在代际传递,从而疾病观念,求医行为本身也就具有了文化,习俗,个体,家庭,民族,社会的影响。研究探讨个体的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的3层次:个体童年时期在家庭影响下形成的疾病观念和求医行为,如童年时期家人对疾病的态度与观念将影响成年后个体的观念,比较强调早年源自于家庭成年人的影响;成年时期个体所持有的疾病观念,态度与关注程度,更多反映的是成年个体当下所持的态度与观念,既可以是早年观念的延续,也会伴随时间的发生而改变;现在的求医行为,包括是否积极或消极地应对症状,疾病,及所采取的求医行为。

   问卷的使用,可以使医生能够及时掌握患者对疾病的自我认识,理念,希望达成的预期目标,从而间接地提高医患双方的相互理解,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个体的疾病观念和求医行为是在源家庭的影响下产生,在成年时期逐步建立、形成,并且最终影响到个体对疾病的看法与求医方式。说明在医疗行为中,医务人员除了日常进行的诊疗活动外,应该关注患者的疾病观念,必要时还要追溯患者源家庭的疾病观念,这样医疗行为才能与患者的求医行为相吻合,才能更好地践行人文关怀。

   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自评问卷

指导语:请根据你目前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最适宜的答案。选项:1是完全不符合,2是很不符合,3是部分符合,4是很符合,5是完全符合。

1.         我认为,某些疾病的发生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

2.         小时候我看到身边的人生病或者死亡时痛苦的样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         小时候家人经常关注额我的身体变化,如饮食,睡眠,大小便等;

4.         我很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

5.         从小我家人就给我吃许多补药或者保健品来增强我的体质;

6.         小时候我感到稍微有点不舒服时,家人就会立即送我去医院;

7.         即使我感觉自己身体有问题我也不敢去看病;

8.         我小时候认为生病很可怕;

9.         我认为我生大病(癌症等难治疗的慢性疾病)是老天对我的惩罚;

10.     我不能生病,否则就完了;

11.     生小毛病(感冒,发热,咳嗽等)时,我一般不去医院,自己买点药吃就行;

12.     生病会影响到我的生活质量;

13.     即使我感觉自己身体有问题我也不愿意去看病;

14.     我会有意识的改善饮食,加强身体锻炼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15.     我认为我的病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不会好了;

16.     小时候我看见家人,朋友或同学因为生病而感到紧张,害怕,焦虑。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