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研究现状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年1月20日
2011年8月,在哈尔滨召开全国首届心理咨询大会,提出目前中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高速发展,需要考虑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以促进和提升心理咨询的质量,提高国家和公众对心理咨询的认可程度。
国际心理治疗的研究。1952年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对心理治疗的效果提出批评,认为心理治疗与病人康复的相关是反向的,受到批评,激发了对心理治疗效果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许多研究发现不同的心理治疗都是有效果,开始探讨在心理治疗的不同学派和方法之间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Smith1977年首先提出元分析方法,使心理治疗的研究进入新阶段,研究证明心理治疗有效,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疗效相似。过去研究心理治疗,重点关注是心理治疗是否真正有效。现在,重点关注成为考察治疗效果的原因,某种治疗方法对于某类问题的病人是否有效。美国的《治疗工作指南》提出研究治疗效果的6个方法:1、最严谨的研究,有对比组,随机分配,双盲评定,有清楚的剔除和进入标准,好的诊断方法,被试组成,清晰的统计方法,研究要求符合金标准;2、干预性的临床试验,缺少1的某些研究特点;3、仅有研究方法的思考,没有严格的研究控制,是开放式的研究,具有某种主观倾向,研究结果只适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4、对第二手资料进行评论性研究;5、没有第二手资料的评论性研究;6、包括案例研究,论述文,议论文。最受推荐的是随机对照研究rct,就是1类研究。元分析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成为心理治疗研究的有力工具。
目前国际上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研究热点问题:1、发展和验证心理治疗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循证治疗的研究,采取rct设计,以相同标准在多部门联合开展研究;2、心理治疗与认知神经科学结合的临床治疗研究,如某些障碍认知行为治疗cbt治疗前后的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变化及症状关系的研究;3、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结合,如对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过程-结果研究;4、把西方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与东方的哲学思想与方法结合的研究,如西方方兴未艾的对正念疗法的研究。
中国心理治疗相关的研究。赵山明对中国1981-2000文献研究,中国国内各种心理治疗方法的文献呈现一致指数增长的态势,行为治疗的文章最多,认知疗法在1994年以后快速增长。心理分析治疗也呈现比较快的增长,说明心理治疗在国内整体处在大发展时期。尽管中国的心理治疗发展迅速,但是研究文献远少于国外,研究水平也比较低,研究重点还停留在国际上比较早的时期,即处在考察心理治疗(干预)是否有效的问题阶段。研究类型2类都比较少,现在有所增加。
不容否认,我国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有关研究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最近有一些亮点。一些研究跟踪国际研究热点问题,一些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创新。如江光荣进行的心理咨询过程效果研究,提出了心理咨询过程三维理论并且进行检验;李占江对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的cbt操作手册及效果研究;刘兴华进行的正念研究(觉知疗法)对强迫症,疼痛及情绪的干预研究。西南大学黄希庭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对国内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事实上,心理治疗的相关研究对心理治疗专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研究结果证明心理动力学治疗的有效性,使心理治疗指南得进入1967年德国政府制定的健康治疗体系。目前德国的心理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的治疗费已经纳入医疗保险,是因为这些学派的治疗效果通过了德国联邦科学顾问委员会下的心理治疗科学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审查最重要的内容是要有科学的实证性研究的证据,需要有至少3项采用该疗法对不同的心理障碍的已经证实其在临床实践中确实有效(以真实的病人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有清楚的治疗过程,有干预后的1-5年随访结果)。
对我国的专业人员来说,未来应该学习国外研究经验,积极推进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已经,可以开展的工作:1、研究内容,可以追踪国际研究热点,不仅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临床研究,也积极开展心理治疗及治疗的基础研究;应该提倡进行咨询和治疗的过程-效果研究,开展治疗模型及方法研究,推进循证治疗的研究;2、研究方法,积极开展随机对照研究,学习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不仅进行量化研究,也进行质性研究;3、研究时程,对治疗效果的研究不仅进行干预前后对比,而且进行纵向的追踪研究;4、研究合作,提倡开展多中心的合作研究(如进行针对某一障碍的特定心理治疗的循证研究),提倡不同学科的研究者进行合作研究(如心理治疗人员与认知神经科学工作者的合作)。一方面紧跟国际研究发展方向,另外一方面注意结合我国的文化及民众特点进行心理治疗与咨询研究,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研究促进中国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