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我和谐的心理学研究

(2011-12-22 11:29:55)
标签: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自我和谐的心理学研究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1222

   随着和谐社会,心理和谐等概念的提出,自我和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我和谐是rogers人格理论的重要概念,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和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自我和谐不仅反映了自我认知和实际经验保持一致的程度,同时还包括对情境变化的灵活应变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本质特征。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结果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论关注家庭功能发挥的结果,环状模式理论强调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家庭功能发挥的结果越好青少年的情绪问题越少,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起关键作用。亲子关系,父母养育方式等家庭因素对子女的自我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庭功能亲密度和适应性是影响自我和谐的重要因素,不同亲密度和适应性类型家庭的学生自我和谐存在明显差异。

   自我分化是bowen在家庭系统理论提出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在家庭中情绪依恋与独立自主的程度,并从内心层次与人脉关系层次两方面界定,前者是个体有能力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后者是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中同时体验亲密与独立的能力。根据他对家庭关系的理解,个体在存在过程中内心都会经历“成为独立个体的个体感”和“与家庭保持联系的亲密感”两个力量相互对抗,高自我分化水平的个体其家庭概念亲密度和适应性水平比较高,自我分化是家庭成员必要的成长目标,对个体成熟和心理健康是最关键的个性品质,自我分化水平越高的个体其自我和谐发展越好。家庭是个体积累情感经验和学习人际互动最初场所,自我和谐开始于家庭,自我分化同样被视为家庭互动关系的过程与结果。

   工具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分亲密度(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适应性(家庭体系随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而相应改变的能力)。自我分化量表dsi,分情绪反应(个体对环境刺激做出过分强烈或不稳定的情绪反应),自我位置(个体能够清晰界定自我感及在压力情境下能够坚持自己的观念,立场的能力),情感断绝(个体对亲密体验的恐惧感及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疏远他人的情绪倾向),与人融合(个体对重要人物的依恋和情感融合程度)。自我和谐量表sccs,分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

   结果显示,家庭功能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说明与自我分化正相关,与自我和谐负相关。说明家庭功能亲密度和适应性越好,个体自我分化水平越高,自我和谐发展越好。自我和谐发展差的个体,其所在家庭成员之间是缺乏情感联系,在家庭处境和家庭不同发展阶段出现问题时是缺乏相应改变的能力。在功能良好的家庭里成长的个体更容易接近自己内心的真实经验,无论对能力的评价还是对情感的表达更接近真实的自我,既容易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同时又可以保持灵活性,善于适应新的环境并随之改变

   自我分化作为情绪成熟度的指标,意义函在于内在独立与人际亲密之间平衡而和谐的成熟状态。个体的情绪反应越少,越是能够与他人保持情感联系而不是情感断绝,与他人融合的现象越少,越是有能力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念,越是能够接近自己的内心经验,这样的个体不但有利于保持自我内部的一致性,而且有利于维持自我与经验的协调性。自我分化是从关系的角度看个体的发展过程,反映个体从家庭关系里逐渐分离出来的过程,在保持关系联结的同时成为有自己的观念,态度,立场,情绪的独立个体,而自我和谐是从个体的角度看个体的发展状态,评估个体的内心是否一致以及与外界是否协调,个体的自我分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自我和谐发展。

   自我分化在家庭功能亲密度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家庭功能亲密度一方面直接影响自我和谐,另外一方面通过自我分化间接影响自我和谐。对于情绪成熟度比较高的个体,家庭成员之间亲密的情感联系更可能促进个体自我和谐的发展。低自我分化个体反而可能因为家庭成员紧密的情感联系而导致家人过度融合或者失去自我位置的原因造成内心的紧张和困扰,形成一种不和谐的状态。通过提升自我分化水平的干预途径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发展。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