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性格的人更幸福
--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年11月14日
主观幸福感SWB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中,外部因素只有中等程度的影响,人口统计学内容(年龄,性别,收入,种族,教育)只能解释swb不足20%的变化,外在环境只能解释swb变化的15%。人格特质才是主观幸福感最可靠,最有力的预测指标。
Swb与人格的关系,集中在大五、大三人格与swb关系,一致认为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能够提升个体的swb。神经质与swb呈负相关,能够降低个体的swb。Swb不仅与人际关系的数量(外向性)有关,还有人际关系的质量(宜人性)有关,swb可以用外向性、宜人性来预测。宜人性的特质有利于人们创造快乐的生活环境及事件,因此对swb具有工具性作用,这种工具性的人格特质引导人们去面对特殊的生活事件从而影响swb。关于开放性和严谨性对swb影响,结论不同。
农民工作为一个游离城市于农村的夹心层,是当前转型时期的社会弱势群体之一,面临着生存、就业、心理等一系列困境。深入了解农民工的swb现状及人格关系,提高农民工的swb,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民工初步界定为:在现行户籍制度新,户籍在农村,在农闲或者一定时期内暂时停留在城市,以谋生营利为主要目的,从事二、三产业社会经济活动的暂住人口。过去研究显示,农民工的swb与社会支持的高低,对其犯罪有显著影响。外向,情绪乐观稳定的农民工的swb水平高与内向,情绪悲观易变的农民工。他们使用了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
研究使用自编农民工主观幸福感量表swbq-mw。16个项目,5个因素:成长发展体验,目标价值体验,人际和谐体验,心态平衡体验,知足充裕体验。大五人格量表bfm,30个项目,5个维度:外向性,开放性,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
结果显示,农民工的swb整体处在中等以上水平,其中成长发展,目标价值,人际和谐达到80%,说明没那个的swb状况尚好。过去研究显示,农民工的幸福感在一般或者以上水平的有95%。可见,幸福感并不一定与社会地位,贫富差距呈现正相关。Swb作为主观感受,对其影响更大的可能是预期高低,参照比较对象水平。农民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在与他人比较时,可能会采取自我保护性社会比较,更倾向于向下于自己差不多的工友或者仍然在家乡的农民家乡比较而获得满足感,但避免向上比较带来的不公平感,无助感等痛苦。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大多数,与老一代农民工比较,他们受到相对教育程度更高,并且在工作和生活观念上有所变化,外出打工不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享受都市生活,实现都市梦想。
高外向性特质农民在swb上高于低外向性农民工,外向性对swb有预测作用,说明性格越外向的农民工,其swb就越高。认为,外向性的人好交往,能够更多体验到正性情感,并且他们能够与人融洽相处,对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价比较高,具有比较高的swb水平。脑功能的研究显示,外向个体更容易注意正性刺激,回避负性刺激,因此有更高的swb。
研究显示,除了知足充裕外,高宜人性的特质农民工在swb上得分都高于低宜人性农民工,并且呈现正相关。宜人性对成长发展,人际和谐有预测作用。宜人性与正性情感和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增加个体的swb。当然,有的人认为宜人性具有关系型性格特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增强满意度,但是同时因为他们心肠软,脾气好,可能或者为了维持和谐环境而压抑自己的正性和负性情感。
低宜人性特质人群,女性农民工的swb显著高于男性农民工,而且在高宜人性特质人群,女性农民工的swb稍微高于男性。过去研究,女性的swb高于男性,也有研究是低,性别影响不大。本研究显示,农民工来自农村,受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影响,男性农民工承担家庭经济重担,压力大,这可能是女性农民工的swb高于男性农民工的原因。
随着收入的增加,高宜人性特质农民工的swb有上升趋势,而低宜人性特质农民工的swb却显著下降。过去研究显示,收入超过一定范围时,收入对幸福的影响就会减弱甚至消失。经济状况与swb关系中的社会比较效应非常明显,并且随着收入增加会产生不断上升的收入欲望,当收入欲望与实际收入水平之间差距越大,幸福感就会越低。研究说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人格特质可一定程度影响两者关系。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