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文化在心理干预中的效果

(2011-08-12 10:30:13)
标签: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藏文化在心理干预中的效果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812

   灾难是人类生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特殊应激源,给受灾者带来一系列生理,心理,行为的变化。其中灾后最早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急性应激反应asr,以分离症状,创伤事件再体验,对创伤刺激的回避,焦虑或者警觉性增高为特征,病程在一个月内。通过asr可以预测2年以后的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率,汶川大地震后社会文化背景因素对asr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来自玉树的地震伤员大部分是藏族,不懂汉语,信仰藏传佛教,可以结合藏文化特点开展心理干预。

   使用工具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问卷pcl-c,症状包括再体验症状,回避麻木症状,高警觉症状。

   一是心理干预准备。成立心理急救小组,成员经验丰富,配备心理和精神科专家;邀请从事藏文化研究的专家讲解藏文化知识,了解藏民族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礼仪礼节,并且学习简单的藏语问候和祝福语;制作藏语书写祝福语的吉祥如意卡片,准备符合藏民族伤病员文化习惯的哈达,佛珠,六字箴言等慰问礼物;邀请民族学院藏民族大学生担任翻译工作。二是心理干预方法。大地震以后早期(56小时)进行心理干预,每天到病房,评估伤员,重点对asr筛查阳性进行干预,每天一次,每次20-30分钟,持续伤病员出院,47天(包括:1、建立良好连接,用藏语问候,献哈达,赠送吉祥如意卡,离别时藏语祝福道别,让他们倍感亲切,拉近心理距离;2、提供全程专业性陪伴,每个伤员都有自己固定的心理急救人员,每天到床旁,充分利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友善的目光交流,肢体接触,拥抱,握手等,专注倾听,共情等心理咨询技能。给他起诉机会,说突如其来的灾难,出现恐惧,紧张,睡眠不好等心身反应是正常的,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消失,给他们管理恐惧焦虑的方法,如注意力转移,情绪稳定技术;3、将藏文化融入放松技术,以藏传佛教诵经音乐为背景,在想象放松中加入富有本土色彩的指导语,如:我躺在美丽青海大草原上,阳光就象万丈佛光,我内心十分平静……。在放松基础上,让伤病员头脑重建美好画面,形成心灵安全岛,有意识应对再体验症状;4、借用藏传佛教中应对灾难和死亡的有利因素进行宗教开导。鼓励伤病员使用本土哀伤表达方式,定期诵经,转动佛珠,为逝去亲人祈福缓解痛苦。借用佛教对死亡态度,劝慰伤病员想象亲朋好友的离开只是轮回中不可避免的一次偶然,并没有真正离开,而只是到另外一个世界开始了新的生的循环,使其受伤的心灵能够得到安慰和解脱,特别配备2个藏族僧人,对急性应激反应严重的伤病员进行宗教开导;5、对噩梦伤病员进行团体心理治疗,反复痛苦说噩梦达到61%,采取团体互动性,请伤病员倾诉噩梦的困扰,分享积极自我调整的反复。集体访谈和做游戏的形式,释放心灵的不良情绪,获得社会支持,恢复心灵平衡和平静。三是结合药物治疗改善睡眠和焦虑。入睡困难和睡眠很浅比较明显,睡眠问题导致胡思乱想,加重心灵应激反应,适当使用药物,15%伤病员使用帕罗西汀抗焦虑,28%使用阿普唑仑改善睡眠。

   明显效果,入院检查asr出现的有39%,最常见的是再体验症状88%,高警觉症状68%,回避麻木症状33%。心灵干预以后,asr0,再体验为14%,高警觉症状11%,回避性麻木0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