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绩是低自尊的保护因素
--肥胖小学生的自尊心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年6月3日
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对成人期慢性病具有重要预测性,也威胁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流行病调查显示肥胖儿童与体质量正常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存在差异,肥胖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高于正常儿童。这些心理卫生问题包括情绪障碍,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紧张和退缩增加,自尊心下降。自尊是人们对增加赞赏,重视,喜欢的程度。自尊是一个人在对待增加的态度上表现出来的对自我价值的判断。自尊的发展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联系,低水平自尊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关系密切。个体对增加的外貌是否满意及自我感觉如何,都会对其自尊有着直接的影响,肥胖是最典型的表现为体型和外貌的改变,肥胖儿童是否会因为增加体型和外貌不理想而影响其自尊的发展,值得关注。
工具,BMI,自尊量表。研究显示,儿童青少年的自尊水平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小学生自尊水平相对低于中学生和大学生,但是小学高年级自尊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结果显示,肥胖和超重学生的自尊低于正常儿童,小学生的自尊水平受到体型和外貌的影响,研究显示,把不同体型的图片呈现给儿童,结果孩子把肥胖者归为最不喜欢的玩伴。肥胖儿童往往体型臃肿,动作笨拙,集体活动中与同伴相处时,容易受到排斥和讥笑,使他们的自尊受到伤害,而且女孩子可能比男孩子更重视自己的外表,这些可能是超重女生自尊水平低于正常女生的原因。高自尊心者往往认为自己非常符合各种好的自我描述,而不好的描述一点都不象自己。小学生低自尊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肥胖,超重,祖辈认为太胖,对身高不满意及对体质量不满意等。儿童青少年很在意别人及家人对自己体型的看法,尤其是祖父母的看法,可能与中国特殊的祖孙关系等传统文化有关。而学习成绩是低自尊的保护因素,可能与我国当前和家长非常重视学习成绩有关。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