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虐待的研究

(2011-05-04 16:05:48)
标签:

中国

儿童虐待

宋体

社会信息

社会能力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儿童虐待的研究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54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儿童虐待是指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其操纵权的人做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其尊严造成的实际或者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躯体或者情感虐待、性虐待、忽视和经济剥削。虐待现象操纵一些共同或相似的危险因素,所以虐待一旦发生,数种虐待并存。躯体虐待和忽视问题共同发生比较高,情感虐待发生一般伴有忽视问题。

   儿童虐待研究的取向,探讨虐待预防和干预的方法及有效性;发展心理学把儿童虐待作为负性早期经历,探讨对个体发展的危害及机制。虐待可能引起内向情绪,外向品行问题。Crick提出社会信息加工sip。儿童在社会交往中对各种社会刺激,如表情,动作,语言等赋予意义,并且决定做出如何反应过程,编码,解释,生成反应,评估反应,执行反应。

   工具使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受虐待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与正常儿童确实不足,在社会信息编码阶段不足。在躯体虐待经历的儿童在处理模糊激惹信息时更可能做出敌意的归因倾向。敌意归因倾向是一种本能,而善意归因倾向形成于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能力。受虐待儿童因为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模式,经常在恐惧环境中被唤起消极倾向,家庭功能没有正常发挥而导致社会能力的不足,使善意归因滞后,经过社会学习形成攻击性认知,有敌意归因趋势。儿童在理解社会性刺激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一系列可以供选择的反应计划,选择合适的行为反应。儿童的社会能力水平和知识经验程度影响反应选择的数量和质量。社会信息加工中儿童选择敌意策略包括攻击性质,退缩性质,亲社会性质,求助性质。权威情景下80%儿童选择亲社会策略。中国儿童比较认可教师权威,都倾向选择亲社会反应。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