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的指导意见(一稿)
(2011-04-13 15:08:01)
标签:
健康 |
分类: 心理卫生、阳光心理 |
心理健康讲座的指导意见(一稿)
(心理咨询职业规范二十一)
一、目的意义。心理咨询师举办心理卫生讲座可以促进心理卫生事业发展,传播心理卫生知识,提高民众心理卫生素质,落实心理咨询师的社会责任,扩大心理咨询师的影响;
二、内容要求。符合法律和社会道德,符合心理卫生科学规律,符合讲座对象的实际情况,符合自身的职业优势。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定义准确,案例可信;
三、认真准备。每次讲座需要认真准备,科学对待,是对自己,对对象负责态度。包括了解对象基本情况,讲座要求,查阅资料,编向课程,以及其他工作的充分准备,争取取得良好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概念联系案例,实验联系故事,图片联系活动。现在心理卫生讲座都是使用课件,丰富多彩。部分讲座稿可以请上级老师修改完善,得到指导;
四、讲座情况。需要提前联系,讲座时间,讲座地点,讲座对象,讲座课时,讲座内容,讲座器材(电脑、音箱、屏幕等),活动内容。一般讲座控制在1小时左右的时间,最后可以适当留下部分时间给对象提问题,增加互动效果;
五、拓展训练。心理卫生讲座既包括知识讲座,也可以开展体验式培训,如选择合适的心理拓展训练项目1-2个,与主题有关,可以活跃气氛,加强效果;
六、适当宣传。为了扩大讲座面,可以与有关单位,有关媒体,告知自己能够举办的讲座内容。每次讲座,需要主办单位适当宣传,增加效果;
七、自我介绍。宣传内容,讲座开始,进行适当的自我介绍,最后可以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民众进一步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
八、持续改进。每次讲座以后,可以听取举办单位的意见,方便进一步改进提高。可以自己录音,录像,请老师指导,进一步完善课程。经过一些讲座以后,逐步形成自身风格和特色。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编 2011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