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健康的“健康”关注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年1月11日
题目的两个健康,其概念是不同的。前面的健康是名词,后面的健康是形容词,就是积极,客观,科学,合理的关注,才是正确的关注行为。小f对健康的关注就出现了问题,不健康了。
一是对健康的科学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评价有两个方面,就是客观实际和主观体验。客观实际就是检查结果,专家诊断;主观体验就是有没有疾病,疾病的严重程度。这样就存在四种情况:一是客观实际严重,主观体验严重,是正常的反应;二是客观实际严重,主观体验轻微,甚至没有,那就是忽视,是不负责的行为。现代人性化管理的社会,废寝忘食,带病工作都是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和社会方式;三是客观实际轻微,甚至没有,主观体验也是轻微,甚至没有,也是正常情况;四是客观实际轻微,甚至没有,主观体验严重,也是心理过敏,甚至是心理病态,如疑病观念,疑病症,甚至疑病妄想。特别是躯体化症状,就是客观检查都是正常,主观体验十分痛苦时(患者在这里的主要心理体验是苦闷,而疼痛基本上没有),那就需要心理治疗了。
二是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对健康的心理观念,行为模式与健康的实际状况是一致的,和谐的。就是大病大治,小病小治,无病预防。许多不健康的方式,就是无病也治,小病大治,既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也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对健康过分重视,有的人心理十分敏感,有的人不健康的就医习惯,有的人对医院和医生的不信任,有的人无病呻吟期望关注,有的人回避责任强化疾病,有的人甚至还有利用疾病得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的。这时候,医生就不仅是简单满足患者的就医需要,而是需要听出患者疾病是“弦外之音”,给予适当的引导,科学的解释,耐心的说服,促进其健康就医模式的形成。同时,反对那些夸大患者病情,商业诱导消费的不道德医疗服务行为。
三是对健康的哲学认识。不健康的行为,是因为不健康观念,同时也来自于不正确的健康认识。从医学的角度看,健康是极其重要的,过去有人这样说,“健康就是财富,健康就是幸福”;“健康是1,其他是0,没有健康什么都没有,有健康其他才有意义”。这些观念强化健康意识当然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果我们物极必反,则过犹不及。从人性化角度,人生的终极意义看,健康和金钱一样,只能是我们人生的手段,不是人生的目的。如果我们把人生的手段错作为人生的目的去实现,就成为健康的奴隶,等同成为金钱的奴隶一样。一个人活着需要健康,但是人活着绝对不是仅仅为了健康,我常常说:猪很健康,但是它不是人。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在失去健康时,我们应该积极追求健康。如果我们已经拥有了健康,那我们应该有比健康更高层次的追求,如幸福、如成功,这些精神的东西。当然,人有了精神追求的目标,也就不会无病也治,小病大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