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药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0年10月25日
读《积极心理学》,书中认为过去我们总是认为父母对孩子产生影响,忽视了孩子对父母的影响,现在看起来,孩子对父母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Y女士按照约定来心理咨询,药物的事情还是有一定顾虑,甚至有人说抗抑郁药物需要终身使用,其实这些是无知的看法。当然作为患者对药物的顾虑能够理解,一般的抗抑郁药物不需要终身服用,特别是象她这样情况。当然药物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抑郁和焦虑情绪明显,开始还是使用一些药物比较好,可以增加信心,可以改善症状,可以听进咨询。
Y女士的心理表现就是强烈的担心,担心孩子出现情况,当然孩子犯错误或者不犯错误,与她的担心没有关系,并不因为她的担心而变化,担心实质上还是她自己的问题,只是她与孩子关系密切,相依为命。因为她这样的担心,常常给孩子电话,实际上也是不利孩子成长,特别是独立性。当然使她难受的是,她这样关心孩子,孩子在她生病以后从来不关心她。她想控制给孩子电话,但是无能为力,大约已经把给孩子电话作为药物,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一般在焦虑情绪下出现这样行为,无效行为,如果稍微冷静思考就能够得出结论。当然可以通过以书信方式与孩子联系,一定示弱,实事求是,鼓励成长,自选道路,我是想她的孩子一定希望她健康,幸福,如果她明确告诉孩子准备新生活的话。(焦虑症时,我们常常一些行为称病理行为,如反复给孩子电话,这些也是缓解焦虑情绪的方法之一,虽然无效,长期使用就是疾病了,因为她使用无效行为来缓解焦虑,现在是需要换一个方法了)
当然,她不担心孩子担心什么呢?也就是她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呢?她出生农村,一穷二白。父母高寿,无能为力。家中最小,无法帮助。她遇到困难,确实没有人能够帮助,特别是在她目前人生危机最需要时。
她以后在一家企业工作,没有想到企业破产了。她面临失去工作,赌博承包之间的选择,作为非常要强的她,决定承包企业,那时的她是非常艰难的,是人生的赌博。她一心一意扑在企业上时,虽然家庭经济条件改善了,但是没有什么责任感的老公也潇洒挥霍,甚至包养女人。孩子更是无人照顾,即使丈夫偶然照顾,也是带到乌烟瘴气的场所,孩子开始变化了。那个女人逼她离婚,好面子的她当然不能容忍,婚姻就这样解体了。她又是母亲又是父亲,但是更多的时间在企业,那也是她不能放下的。孩子大多数与老师过,她只能付钱。等到企业稳定发展以后,孩子成为问题少年。她感到后悔,忙着弥补,还好孩子上大学,去工作,也结婚,虽然比较顺利,但是成长仍然不足。
她以后结婚了,虽然这样的婚姻表面上不错,但是并没有达到她预期的目标。就是在她痛苦时,不能分担什么。甚至现在老公忙着分析问题,提醒痛苦,夸大问题,津津乐道,可惜就是毫无作用。她过去难受可以哭,可以睡,现在感到不自在,什么都是不能做,好像失去了自由,她好想一个人去什么地方住上许多时间,关闭一切联系(其实她这样的要求是合理了,为什么不行动呢,她担心现在老公的怀疑,就是她什么事情没有发生,是的,她顾虑太多了,这样的行为也是可以考验婚姻的,因为她感到婚姻很闷)。
最根本是靠自己,最重要的是行动,最需要的是积极,积极行动起来,情绪改变起来,状况就能够改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