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山大地震孤儿震后30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高达12%

(2010-08-05 11:28:48)
标签: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唐山大地震孤儿震后30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高达12%

--地震灾民后精神痛苦调查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085

   2008512,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全国范围内69197人死亡,18222人失踪,374176人受伤,受灾总人数达4600余万。研究报道受灾者在地震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存在大量抑郁、焦虑急性应该激和创伤后应激的症状,但缺乏对灾民长期精神状况跟踪研究。研究显示,地震产生的精神问题,如抑郁发作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可能持续存在,给灾民造成长期精神痛苦。1999年台湾地震后2年,ptsd和重性抑郁症的患病率仍然为10%7%,到第3年才下降,而自杀率逐渐上升。1976年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在地震后30年的ptsd现患病率仍然高达12%

   心理健康自评问卷送人情srq207-8分为标准)。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ptsd73分为标准)。Zung氏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sds。简明国际精神访谈。

   结果显示,53%的灾民仍然明显精神痛苦,抑郁和焦虑症状突出。目前抑郁发作26%ptsd27%,自杀倾向18%。符合ptsd诊断的灾民中66%同时为目前抑郁发作,共病率比较高。女性的ptsd和自杀倾向更明显,老年人的ptsd症状更严重,提升女性和老年人是灾后心理援助的工作重点。

   地震后躯体受伤是ptsd和目前抑郁发作的危险因素,地震后多次搬迁是ptsd的危险因素。提升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应及时处理躯体伤害和避免频繁多次搬迁,以降低灾民的抑郁发作和ptsd的发生风险。研究显示,受灾程度不是ptsd发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干预不力或支持缺乏有可能降低ptsd发生阈值。综合看,受灾程度(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灾难直接导致的不利事件(频繁搬迁,土地丧失)和社会干预及支持力度,对抑郁发作和ptsd的发生及持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使用srq20ptsd比较合适心理测验工具。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痛苦的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