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患者时要有分寸
福建
吴剑
《健康报》2010年7月7日
第6版
读者来信
读者视线
医院本是安静祥和之地,这样的环境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与心理康复。但是重大疾病、知名人物、灾后幸存、突发事件等,这些患者已经成为新闻记者追踪的对象,医院往往也成为媒体角力的战场。往往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幕,某领导看望受伤者,记者是前呼后拥,摄影摄像是长枪短炮,常常把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患者弄得不知所措。一个重大事件往往使某患者成为焦点人物,各色记者是一群群、一拨拨,轮番轰炸,没得消停。还有的记者为了挖出新闻,诱导、纠缠患者,使这些患者烦恼不已。时间长了,烦恼成为愤怒。患者家属也是苦不堪言,周围病友也深受干扰,同时也给医院管理、医务人员带来困扰。
记者采访报道一方面满足大众的知情权,同时其行为往往触及某些道德底线。如尊重被采访者的隐私权,尊重被采访者的拒绝采访权,特别是那些身心受到伤害,亟急需进行康复的患者,还需要尊重他们的健康权。给患者一个良好康复环境,不仅是医院、医务人员、家属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的共同期望和行为要求。新闻媒体固然有职业的特殊要求,但是这样的要求不能超越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人类最高理念。否则,记者的职业成功,媒体的快速发展,就会建立在他人痛苦的基础上,就有违人类良知和职业道德。
如何既使记者采访成功,又使患者康复顺利。笔者认为记者需要掌握分寸,在不影响患者生命抢救,身体康复,以及不破坏医院秩序的情况下,适当进行采访是可以的,患者、家属、医院也应积极配合,以满足社会公众、新闻媒体的正常需要。医院可以适当组织新闻发布会,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把受到社会关注的患者情况,实事求是向社会公布,以满足大众的知情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