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应不应该管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0年5月17日
作为父母(特别是母亲),对已经不断长大的孩子(特别是儿子),到底应不应该管。母子都是有不同的说法,儿子说母亲唠唠叨叨,管得太宽,母亲说儿子学习不好,加强管理。冲突就这样形成了,以后不是管不管问题,甚至恶化了母子关系。甚至有一个孩子希望母亲再生一个弟弟妹妹,就没有时间管自己了。甚至有一个孩子希望母亲离家出走,就不可能管自己了。
完全不管当然不可能,因为儿子生活不能独立,至少吃饭穿衣服需要母亲管理,那么大约管理内容一定是学习问题。全部管理也是问题,这样绝对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所以我们见到往往强势的母亲,其儿子将来大多数是弱势,依赖,特别是过了独立性成长的关键期。这样的力量博弈,如果儿子失败,母亲就会彻底失败,这就是“中国妈妈”。看来,是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一个规律,就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管理是越来越少,孩子自我管理是越来越多,总有一天,父母不管孩子,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最后就是父母已经年老体衰,孩子需要管理父母了。如果随着孩子的成长,母亲管理越来越多的话,那一定是违背规律的事情。尽可能少管孩子是聪明的母亲,尽可能少管老百姓是明智的政府。当然在中国好像这些都是困难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儿子难受,母亲难受。管理多了,双方也是难受,为什么母亲偏偏喜欢做难受的事情,因为她在做一个不应该做,难以做好的事情。
管理孩子怎么办,就应该和孩子商量处理。如果学习成绩确实是一个问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还没有完全提高的情况下,就需要询问孩子那些需要帮助(确实帮助比管理更好,因为更容易接受),因为我们知道母亲与孩子在学习成绩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如果孩子提出帮助请求,母亲就去全力以赴帮助,这样的帮助比较有效,容易接受(孩子有了自尊心)。如果母亲意愿帮助,孩子不能接受,那强迫的帮助一定是适得其反,双方必然痛苦。这样的帮助可以是动态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母亲可以多帮助,孩子学习成绩提高,母亲可以少帮助,这样的帮助才是愉快的,有效的。
许多母亲感到,自己不能管理孩子,就非常痛苦,大约是因为她们缺少生活内容,把儿子看得太重,甚至有自己人生的期望,有功利主义的色彩,有控制孩子的欲望,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时候,母亲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孩子既是母亲的,也是他自己的,同时也是社会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他自己的,如果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我管理能力,那才是聪明的母亲。难道孩子翅膀硬了,自己会飞了,不是母亲最大的期望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