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也可以模拟高考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0年5月5日
即使小z的学习成绩极其优秀,她的母亲还是建议孩子来心理咨询,因为期望高考能够正常发挥。
小z是一个非常阳光,善于表达,沟通良好的女孩子。她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就是她最近感到有一些紧张,焦虑(她是给自己这样定义的,其实焦虑是比较少的),她的学习成绩仍然没有下降。她自己描述自己的问题,一是感到非常紧张,焦虑,虽然别人看不出来,但是自己明显感到;二是她感到自信心不足,担心高考会出现失败,即使她平时学习,考试成绩都是优秀的,万一出现怎么办?三是拿到考试卷,进入状态比较慢,感到容易的题目容易出错,又没有时间来检查,感到紧张,想了许多,过一些时间以后才能进入状态。
我问她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她的办法我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她就是平时在家就尽可能模拟高考情景,考试方法,时间管理等,结果情绪稍微稳定一些。她这是把自己置于担心恐惧的情景,时间长了,就逐步适应了。而且可以想象高考情景,反复呈现,紧张程度就下降了。
我们一起进行了问题分析,我按照常规还是解释了紧张与焦虑的区别,因为如果是焦虑的话,那一定就出现功能影响,而且负面影响比较大,如果只是定义为紧张那就宽慰许多。(往往我们给高考学生贴标签,定诊断,甚至到医院心理咨询,夸张一般心理问题,往往又给考生增加了新的压力,所以我们需要谨慎)。我们知道,紧张是人应对挑战的心理反应,高考是人生的挑战,我们应该承认,所以出现紧张是正常的。我解释了紧张(压力)与效率之间的科学关系,只要紧张在一定程度,不见得有危害,甚至有好处。她是一个敏感的孩子,对正常的紧张感觉明显,她又是一个完美主义倾向的孩子,因此克服,消除紧张的动机就特别起来,这样的动机本身就又产生了新的紧张,紧张与紧张叠加,使紧张程度增加,健康的办法就是接受这样的紧张,不克服,不消除,往往紧张程度会下降。这是人生的智慧,我们不去在我们不能做的事情,象正常的紧张我们就不需要克服,只要简单接受就可以了。
关于进入考试状态的事情,她中考时基本上能够立即进入考试状态,现在慢了一点点又是正常,因为毕竟高考是压力是最大的。简单的方法就是放松训练,在高考考试时,先调整自己的情绪,稳定自己的心理,磨刀不误砍柴工,然后再进入考试状态。就是中国著名运动员,他们参加世界大赛,也是这样调整的。我向她提供了“三线放松功”,希望她回去练习。
关于过分担心,担心失败,担心出错,当然这些也是正常的。她分析这些与自己的性格有关,她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给自己比较高的目标,所以往往影响了自信心(因为给自己不合适的目标,她自己评价是有轻微虐待自己)。她还容易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缺少积极的自我暗示(这些是轻微特质性焦虑性格)。她对自己比较苛刻,时间感比较强,总是感到别人在赶自己。其实她是一个优点明显,素质很高的孩子,语言表达强,人际关系好,性格很开朗,兴趣爱好多,应该多看自己的优点,就逐渐建立自信心。对自己不能苛刻,要爱自己,客观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目标。她感到自己的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不是别人。特别是她的学习成绩是第一集团,也是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所以她感慨如果自己的学习成绩稍微后一点点,也许从容些。因此,有一个从容,淡定的心理参加高考才是正确的。高考是高学习成绩,也是高心理素质,临近高考,心理素质的因素更加重要,人生道路上心理素质也是重要因素。我们不仅需要做好高考题目,更需要做好应对挑战这张人生考试。她轻松地笑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