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血案”引发的心理思考
(2010-04-08 11:12:27)
标签:
法律心理卫生心理晰晰干预郑民生南平健康 |
分类: 医院管理、发表文章 |
“南平血案”引发的心理思考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 吴 剑
http://www.jkb.com.cn/document.jsp?docid=120186&cat=0H6A
《健康报》2010年4月2日第6版“心理导刊”,“心理透视”
继去年福建省南平市轰动一时的“6.21事件”之后,今年发生在南平实验小学的“3.23恶性事件”再次震惊全国。凶手郑民生从一个边缘化的小人物,以疯狂的杀人举动瞬间走到舞台中央,给社会造成了久久难愈的痛,也给了我们一个痛定思痛的机会。笔者作为心理危机援助的成员,思考良多。
凶手郑民生的犯罪行为无疑是罪大恶极的。但从犯罪心理学看,他的反社会的极端行为是一系列心理危机累积的结果:对多次的人生挫折错误应对,造成情绪压抑、心理扭曲,最后一次爆发,形成伤害他人和社会的极其凶险性结果。其实,工作和感情的不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但如果持续时间长、挫折程度深、问题累积多,加之缺乏社会支持和好的应对办法,就有可能像郑民生一样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
“3.23事件”的发生,给社会心态、民众心理造成巨大冲击,不啻是一次“心理地震”。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可以避免事件导致的进一步伤害,使民众心理比较快地恢复健康。作为心理卫生工作者,应该发挥自己的专长,及时开展心理危机救援,给民众安全感和自信心。在生命抢救的同时,及时开展心理救援既是人性化社会的体现,也是民众心理健康的需求。在政府整体安排下,进行心理评估,制定援助计划,组建援助队伍,进行系统培训,及时介入危机,采取实际步骤,可以帮助民众有效恢复心理健康,避免心理障碍,预防人员自杀。
心理援助尤其是要对重点人群进行关注。与危机事件的联系程度不同,民众的心理素质不同,产生的心理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心理危机干预的形式应呈现多样性。受害者、受害者家属、其他关系密切者、心理脆弱者等,都是最需要帮助的,也是心理援助的重点对象。对学生、家长、老师,可以采取团体辅导、小组活动、心理游戏等形式;对失去孩子的家庭、案件现场目击者、心理反应严重者,就需要个体辅导,一对一帮助,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长期进行跟踪服务。 对社会广大人群就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等途径,宣传心理卫生知识,提供心理援助途径(如热线电话、心理援助QQ群等),进行一般的心理帮助。
面对此类恶性事件的层出不穷,大家不禁要问,如何才能有效地预防?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需要从三方面着手:
加强危机干预(短期任务)
重视
心理卫生事业(中期任务)
和谐社会建设(长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