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心理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0年3月22日
Z先生说起她女儿,目前在上不错的大学,就是喜欢吃零食。一个月下来,吃饭不需要多少钱,零食却是不得了。
当然这些不属于心理问题,而属于行为习惯,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果在正常范围都是可以理解的。小孩子喜欢零食,大人比较少(某种意义上说,一日三餐是成熟的表现,吃零食是儿童的表现);女人喜欢零食,男人比较少(孩子母亲喜欢零食,也许是习惯的影响);城市人喜欢零食(也许是经济条件不错的表现),农村人少;压力大的人喜欢零食,压力小的人少。
现代市场经济,食品工业十分发达,研究人的口味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从品种、色彩、形状、味道、包装、价格、名称、广告都是充满诱惑。象星巴克咖啡,都研究到多少温度的咖啡口感最好,因此民众受到巨大的诱惑,大吃特吃,包括吃零食。再加上生活、工作、学习压力巨大,吃零食成为缓解压力的重要方式,肥胖症就明显增加了。
确实有的人喜欢以吃零食的方式,或者贪食的方式来缓解情绪问题和精神压力。潜意识理论认为,这些人的心理发育还停滞在口腔期,用口腔活动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包括缓解压力。因此,贪食症患者,往往都是有心理压力问题。吃零食,包括口腔运动,舒服产生,胃口满足,也能够得到快感,从而缓解烦恼。当然,与家庭习惯,父母培养,社会诱惑有关。
这里需要区别一般的零食喜欢,还是问题的进食行为。女孩子喜欢吃零食,大多数还是习惯行为,没有关系。如果不吃长期正餐(也会出现营养问题),患者贪吃零食导致肥胖症,那就是心理问题,需要正确面对了。
现在的女大学生喜欢吃零食,成为一种文化。有的一个宿舍的女大学生都喜欢,可以产生共同体验。当然,还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中一个女大学生的家庭出现变故,经济条件瞬间下降,难以支持零食的开支,产生了心理危机。其他几个女大学生心理感到不安,分享零食,也是经济负担,同时别人不意愿,影响自尊心。不分享零食,更是给那个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形成压力,确实自己没有吃的,听到别人吃东西的声音,当然心理难受。几个女大学生想到,自己以后少吃,或者不吃零食,我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体贴入微的健康心理,人需要将心比心,富裕的人在做某事情时,需要考虑到贫穷人的心态。露富、炫耀,都是不值得提倡的行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