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时空
心理时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2,192
  • 关注人气:48,9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医院人才的新思考

(2010-01-28 10:17:27)
标签:

b超医生

人才观

好巢

和谐文化建设

博士生

中国

健康

分类: 经营随笔、医院新闻

关于医院人才的新思考

南平市人民医院总经理 吴剑 353000

2010128

医院的人才流动是这些年来中国医疗界的一道风景线。一方面中国的人口流动,人才争夺是大势所趋;另外一方面医院管理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医院的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和最核心的资源,既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又千方百计吸引人才;同时,人才也逐渐明白自己的社会价值,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积极寻找这样的事业平台。经过这些的风风雨雨,医院方面,人才方面,对人才流动的认识也日益趋向理性,不再盲目。

我们知道所谓人才就是那些有特殊才能的人,医学人才就是那些有特殊医学才能的医务人员。从国家层次上说,大学本科就是人才。从医院角度上说,副主任医师以上就是人才。其实不然,对大医院也许只有博士才是人才,对基层医院主治医师也是不错的人才,对紧缺的学科,一个有证的B超医生,也许就是人才拉。所以,应该有大的人才观,没有最好的人才,只有最合适的人才,高级职称也许对一个医院不见得是人才,普通医生也许就是一个可用之才,这样的思考符合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我们国家对人才的使用一度曾经有高消费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责疑。过去是硕士生,现在是博士生,往往就容易被冠上杰出人才的光环。随着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强,硕士生找工作也困难了,博士生也没有那么稀罕了。由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使这些高学历、研究型人才,成为医院的鸡肋。这些研究生写论文、读外语,那是没有问题的,与患者沟通,与同事协调,上台做手术,就大跌眼镜,有失水准,与医学的强烈实践要求差距太大,一句话就是中看不中用,医院只能在介绍里宣传有多少博士生,成为花瓶摆设。有意思的现象是海归人才,更是牛气冲天,不可一世。往往不把国内人才放在眼里,常常违反国内医学常规,动辄国际接轨相威胁,也使医院管理者敬而远之。所以,医院人才不能只会读书、考试、论文、研究、外语,而是患者口碑好、治疗效果佳、手术恢复快、治疗费用省的,这些才是真正的有用之才;

当然,确实也是有不少实用型人才渴望得到重视,渴望发挥能力,渴望合理流动。他们也是经验丰富,作风正派,沟通良好,医院急需。但是医院管理者发现,引进这些人才开始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使用一定时间以后,往往不怎么顺手,都有有力无地方使的感觉,甚至有的还有遗憾分手。引进人才好像结婚,学历、文化、长相、性格都不错,就是没有幸福感。这里涉及到人才管理的深层次问题,就是文化融合。我们知道人才是有能力的人,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得好坏取决于许多因素,潜在能力未必就是现实能力,执行力,行动力,生产力。人才不了解当地风俗习惯,语言表达,不能很好融入本土文化,那就影响与患者的沟通,成为“外地人”,影响患者群的建立;人才不能了解医院文化,不能很好融入医院文化,结果就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影响医学合作工作;人才不能应对医院问题文化,如小团体现象,排外现象等负面文化,可能激化矛盾,发生冲突,影响心情,破坏关系,直到心理郁闷,纠纷不断,使人才成为“人材”。这些既是医院的损失,也是人才的悲哀,同时也是学科的不幸。作为医院管理者始终要把医院和谐文化建设放在首位,筑巢引凤就需要筑好巢,筑美巢。要积极倡导和谐文化观,科学人才观,开门办医观,要有宽广的胸怀,良好的接纳,主动的引导,帮助人才积极融入医院文化,鼓励人才融入本土文化,强烈推进健康的人才文化,缩短人才融入医院文化的时间(一般情况为3-5年),早日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