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家庭治疗技术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0年1月15日
系统家庭治疗自1988年传入中国,在中国专业精神科医疗及社会机构中得到一定程度应用发展。
结果,得到5高主题:指导思想、治疗阶段、治疗任务、治疗技术、应避免问题。每个主题最多有3个级亚主题。如治疗技术:治疗室内的技术,家庭作业。治疗室内的技术:系统治疗特有技术、一般心理治疗技术。
指导思想:系统家庭治疗师工作的对象是家庭,家庭是一个自我内在循环反馈的系统(系统论),治疗过程是治疗师和家庭之间不断的循环互动的过程(控制论),治疗所关注的信息是导致成员行为及观念出现差异的差异(信息论)。治疗师以“非专家”的身份,和家庭平等地工作(平等);与每一位成员联盟,但是又不偏向任何一方(中立);以循环而非线性因果的观念,看待家庭的问题(循环的原则);治疗关注维持问题的家庭关系,而非症状本身(关系为中心);注意对家庭动力及结构的动态评估,随时根据治疗中的变化对专家的假设进行验证和修订(动态);不用刻板的“正常”或者“病态”的标准去衡量家庭(非病态观念)。
治疗阶段:第一阶段,开始阶段,1、建立治疗关系,治疗师与每个家庭成员建立连接;2、收集信息,包括澄清转诊背景、问题的发展演变的经过;3、与家庭协商治疗目标;第二阶段,探索干预阶段,1、探讨家庭关系和互动模式;2、寻找差异,探讨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以及家庭和家庭外的其他人之间行为及观念差异;3、结构化地探讨成长经;4、将家庭工作点转向家庭关系;5、重建家庭互动模式;6、维持治疗关系。第三阶段,评估反馈总结阶段,1、评估反馈,对治疗进行总结,评估家庭的变化和关系,向家庭反馈治疗师的看法;2、强化改变。
治疗技术:系统性提问技术:1、循环提问,轮流、反复地请每个家庭成员表达他对其他成员行为观念的观察,对另外两个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看法,为家庭提供多重视角。如“年估计她多大程度受这个问题的影响呢?”;2、差异性提问,探讨不同的家庭成员对同一事、同一个人的看法以及注视程度上的差异,以及在不同时空、人事等情景下的行为差异。如“今天看病谁最意愿来?”;3、前馈性提问,未来取向的提问,刺激家庭成员构想未来的人、事、行为、关系等,或者让家庭设想如何使不合意的行为再现,以诱导针对这些因素的预防性行为。如“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今天的会谈有效,你明天会什么样子?”;4、假设提问,治疗师提出各种出乎家庭意料的假设情景,刺激家庭设想多种可能性。如“假如孩子没有那样阵发性的气喘,你们在两年前提起的离婚问题,今天大概发展到什么地步了?”;5、例外提问,让家庭回忆没有问题或者症状的时间、场合、人事等,并加以扩大,协助家庭走出问题催眠。如“年回想一下,过去的10年中你们有没有为彼此做过让对方开心的事情?”。非提问技术:1、改释,从积极的角度对当前的症状、问题重新进行描述,放弃指责态度,代之以新的肯定理解的观念;2、活现,治疗师在治疗中设计一个可以引出家庭问题的场景,使家庭互动得以展现。有趣的是,活现本属于结构派家庭治疗技术,中国的系统治疗师在实践中也使用这一技术。治疗室外技术,主要是各种行为及行为干预作业,包括“记红帐”,“水枪射击练习”,“双休日作业”。
应避免的问题:治疗应该避免丧失中立的立场,包括1、情感层次,避免对任何一个家庭成员的偏袒;2、认知建议层次,避免代替家庭判断是非或者作决定;3、保持与家庭之间清楚治疗界线,不能以金钱为目的。
(方法学,系统家庭治疗作为一个特殊的人际互动过程,要求研究在对治疗过程有横向把握的同时,对重点细节也需要有深入的纵向探讨。)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