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婴安康奉献一切
(2009-12-12 09:27:01)
标签:
母婴病人白大褂医生阵痛安康健康 |
分类: 经营随笔、医院新闻 |
为母婴安康奉献一切
人民医院妇产科 汪学美演讲/潘丽贞撰文
我曾经崇尚教师这一伟大的职业,站立在讲台上,面对着台下几十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引经据典;我还羡慕银行女职员,可以穿着入时的衣裙,在干净整洁的办公桌上,熟练地操纵着电脑键盘。然而,我却穿上了白大褂,当上了一名妇产科医生。我每天面对着的是一个洁白的世界,洁白的病房,洁白的床单;我每天看见的是一张张痛苦呻吟而扭曲的脸;我每天所闻的是酒精84味、血腥脓臭味。面对他们我总是以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尽力去帮助他们解除病痛,使她们获得新生。暇时,我也会想起,假如有一天,我是一个病人时,那么,我将是怎样的心情,又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期望呢?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我的情绪无疑是低落的,我的心情是沮丧甚至是绝望的,而且不免挟杂烦燥、愤怒。病痛不仅带来的是生理上的折磨,更有心理上的煎熬,以及对生命延续的渴望。踏进医院就诊厅时,我希望有一名笑容可掬,亲切热情的导诊小姐告诉我一个清晰的就医程序,不仅平复我紧张、焦虑的心情,更让我迅速准确地找到需要就诊的专科。当我在焦急的等待就诊时,我希望有一名医护人员能对我说一声“对不起,让您久等了,我们会尽快安排您就医。”当我在诊椅上坐下时,希望有一个温柔的声音对我说:“没关系,一切会好起来的”。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当我来到医生面前时,我希望我的主诊医生和蔼可亲,能耐心聆听我的病情,倾听我的倾诉,保护我的隐私,不是冷漠,更不是麻木;当我急切的想要知道疾病会对我的健康有什么影响时,希望医生不要因为平日里见惯了各种疑难杂症而对我的疾病不屑一顾,在这个科技愈来愈发达的世界,我们看多了冰冷的设备和机器,看见了太多固定的影像和机械的曲线,我们也需要温情的目光,温柔的语言和充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假如我是一名孕妇,初为人母带来的是欣喜,产时的阵痛带给我的是身体的剧痛和心理上的恐慌,希望护士不要因我阵痛的呻吟打破了深夜的宁静而训斥,更希望此时您能伸出一支温暖的手,抚慰我隆起的腹部,缓解我恐慌的心理,给我予温暖和勇气,共同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当我病愈离开医院时,我希望医生能清晰的告诉我以后服药的方案,定期检查的时间、饮食起居……等等注意事项,以减少我再次遇上病魔的可能。更希望你能留下联系方式,让我们交个朋友,成为我的保健医生,或当我身边的亲人有不适时,你是第一个帮我排忧解难的好医生,让我也留给你一个真心的笑容,让我感觉原来你在严谨工作的同时,也有天真可爱的一面。
假如我是一名病人,假如上面一切假如都能成真,我将终生铭记这个医院。在这里,不仅恢复了健康,看见了医务人员的辛劳,看见了医务人员笑容下的爱心和鼓励,更学会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将心比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有什么理由不为我的工作对象付出真心呢?
当我从假如的假想中走出,回到现实,把目光重新投向身边时,我不由欣喜地发现,原来,许多假如已经成为现实;就诊大厅身披彩带的导诊护士正彬彬有礼为每位需要帮助导医的病人导诊,医院为解决异地患者挂号难问题,开设了预约门诊绿色通道;在门诊和电梯及各主要出入口,导医和指示牌在悄然增多;就医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树立良好医德医风教育在全面铺开,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的悉心呵护下,“假如我是一名病人”这个理念必将在我们身上生根、发芽,让我们和每一个病人之间的心,不再遥远,把“视病人如亲人”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
今天,当我又穿上白大褂时,我不再向往教师手中神圣的教鞭,当我戴着听诊器走进病房时,我不再羡慕银行职员漂亮的时装,当我看着一对对母子康复出院的笑靥时,那是对我们工作最高的奖赏,我只希望跟我的同行们一起,以我们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在群众中树立起我们白衣天使圣洁的形象,为母婴的安康奉献我们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