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人
吴剑
2009-9-26
干人这个全新概念,是相对于干细胞的概念,如果说干细胞是没有分化的原始细胞,那干人就是那些没有进行专业化培训和分工的人员。如果说干细胞是全能细胞的话,那干人就是全能的人才。
细胞是人体的组成部分,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用仿生学原理可以解释许多社会现象,是现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基本方法。
生物发展的过程都是重演的,越是简单的生物,其细胞功能越是全能,分工越是少有,身体的一部分切割以后,仍然具有生存能力。生物发展到高级阶段,细胞的分工就越明显,专业就越明显。象我们身体上就有许多功能不同的细胞,如果这些细胞离开了人体,就难以生存,但是因为它们是高度度分工的,所以他们在人体上,可以发挥更大的功能作用。
人也是这样,越是社会的早期,其人的功能越是全能,分隔越是少有,他们即使脱离社会,仍然是能够生存的。在过去,一个人在深山老林,可以自己一个人生存。如果是一个家庭,那就完全能够过自给自足的生活,包括人口的再生产,因为一个人不能生孩子,这些就是中国的小农经济具有比较高的稳定性,很少和环境进行交换。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人的分工就越明显,专业就越明显,社会交换就越明显。这时候,如果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存方式,如果脱离社会,他们就难以生存,因为他们是高度分工的,他们只有在社会这个大机器上,才能更好生存和发展。
这样我们就可以讨论许多社会现象。在小农经济时代,一个家庭基本上自己能够生存,包括认可的再生产,当然为了避免近亲婚姻,家庭外通婚是唯一必须交换的事情,我们认为是基因交换。到了手工业社会,社会就进行了分工,打铁的需要和纺织的进行交换,一个有了铁器,一个有了衣服,双方的效率都是通过的,通过交换都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因此社会是进步的,生产力是发展的。到了商业社会,个体工商户也是简单的交换地方,如小饭店,可以自己采购,自己烧菜,自己服务,自己收费,也是没有分工。如果到了现代化社会,开了个大饭店,那投资的不是自己一个人,采购,烧菜,服务,收费都是由不同的人去完成。同样他们是分工了的,为了完成这样的发工,社会进行了专门的培训,烧菜的有厨师学校,收费的有财务人员。如果这些人,不在大饭店做,他们开小饭店就困难了,至少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象收费的就不会烧菜,需要培训以后才有可能,收费的人员离开这样的社会,就难以生存。因此,社会越发展,分工就越明显,个体离开社会独立生存就越困难,管理和组织在社会中的作用就越重要。
所谓分工,就是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到相对固定狭窄的岗位。就象医生一样,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为医生,但是国家规定经过医科大学学习培训,经过考试合格才能成为医生。这些就是第一次分工,你就难以成为其他人了,如果想成为财务人员,那过去学习的医学知识就没有用了,就得重新学习,从生命的时间上看是不可能的,这样我们可以称为干人成为医生,就是社会人胚,经过加工成为医生。但是这样的医生,只能称为干医生,因为医生这样的职业还需要进一步分化,发工。又经过数年培训,医生就成为专科医生,象外科医生,就是干医生,或者医生胚,加工成为更专科的人,这个医生的外科功能是进一步提高,但是他失去的是内科水平进一步下降,有得有失吧。外科医生还可以进一步分工,成为手外科等,这样的结果,就是他的专科功能进一步强化,其他功能进一步弱化。这样的专科医生,离开医院是不能生存的,水平是没有全科医生高的。这样就是认为,社会越发展,分工就越仔细,人就越机器化,独立性就越下降。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一个手外科医生,仍然还是保持这样的生存功能,如果一个手外科医生一个人在荒岛上,他慢慢的还是能够生存,但是他的生存能力肯定没有一个农民强,因为农民没有进行这样高度专业培训,既没有一方面的高度发展,也没有另外一方面的高度退化。
我们的教育制度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特别是技能方面的高度专业培训。所谓教育,特别是大学和职业教育,都是使人失去大部分功能,强化训练一部分功能。因为对一个人进行全能培训,是不可能的,违法了培训效率原则。按照道理,社会的就业需要是不稳定的,就是我们培训的人员,应该正好满足社会专业需要,社会的专业需要又是受到经济环境,科学发展,产业政策的影响,不可能完全匹配。学校培训的人,社会不需要,社会不需要的人,学校却培训出来了。再转行培训需要付出的代价比较大,何况环境在变化,而且变化非常快。
所以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台湾许多学生,学习了好几门手艺,这样就业成功的概率高不少。
从人的角度看,专业分工的人,虽然对社会比较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但是对个人说,是个不好的事情。因为专业就意味着失去了许多干人的功能,个人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就大大提高,对社会的稳定性的需要也是十分明显。我们可以到,社会培训了许多白痴专家,这些人在自己的专业方面非常精深,但是对其他方面是一窍不通,这些是悲剧还是喜剧呢。然而,我们对自己专家,或者这些专家的看法也是有问题。老百姓就有专家崇拜,认为专家就是厉害,就是什么都知道,他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却不知道这些专家在其他方面一般都是胡说八道。这些专家也是自以为是,在自己专业以外也是发表意见,结果误人误国。
看来社会分工不好,不能这样看,因为这些是社会的必然。因为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社会分工也是历史潮流。因为社会越发展,信息和知识量就越多,一个人要成为全能,要学习所有知识成为不可能,因为人是有限的。那么,选择社会最需要,自己最擅长的,进行选择性发展也是必然。所以选择在这里起核心作用,所谓选择就是一个人必须放弃,必须有得有失。匹配也是发挥重要作用,因为选择什么,放弃什么,这些是困难的,那就需要选择自己和环境最匹配的东西,一个人才能和环境更好相处。
社会的分工是社会的必然,人作为社会的动物,只能适应,不能违背。社会和人永远存在一个保存个性和去个性的关系。一方面作为一个人希望更多的自己特点和个性,但是社会希望每个人但是按照社会规范塑造的,一个人的个性突出了,既是危险的,也是突出的。另外一方面,从职业角度看,社会也是希望每个人是进行高度分工的,个人却是希望自己的全能的,一个人的高度分工,或者高度专业化,同样既是危险的,也是突出的。这里我们说的危险,就是社会在长期、稳定状态下,它是安全的,没有危险的,因为这样的环境才有预见性,所以稳定对社会是多么重要。如果社会不稳定,既对社会职业分工无法预见,人不得不多准备几手,以防不测,这样既使社会学习资源的浪费,也是对个体能力的浪费。看来,社会越发展,发工越明显,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就越重要。
一个人到世界上,是个干人,经过长期的培训成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人,这些就是现代社会人的发展的基本轨迹。就象身体上的一个干细胞,如何分化成为某器官的具体细胞,就完成细胞的历史使命。细胞是按照人的遗传信息密码完成的,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是无数选择的结果。人也是这样的,只是人是社会文化长期积累的过程,是环境选择的结果。草原的人擅长畜牧业,海边的人合适渔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汉民族进行儒家思想研究。男人保家卫国,女人做个护士。肯尼亚人长跑,犹太人做生意。中国现代化在高度发展,其分工就越来越细。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之间的发工可以发挥自己特长,交换就日益频繁。
(写到此吧!再写成书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