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和神经衰弱是可以区别的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09-8-29
失眠症是一种以失眠为主的对睡眠质量不满意的状况,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如果失眠是某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如神经衰弱、抑郁症)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另外诊断失眠症。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需要排除其他神经症和精神病性障碍。遵循等级诊断的原则,失眠症和神经衰弱同属于等级诊断最低层次,诊断失眠症还需要排除神经衰弱后才能做出。失眠是常见情况,失眠症与神经衰弱患者均常以主诉失眠而求助。
失眠症的诊断参考,是否有诱因(诱发或者加重的生活事件);失眠表现(难以入睡—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易醒—夜间觉醒大于2次;多梦—自称梦多并对此感到不满;早醒—比平常睡眠时间早醒2小时以上。)
结果显示,失眠症与神经衰弱的诱因分别是89%和85%。失眠症与神经衰弱都有更改诊断或者交叉诊断。失眠的情况十分常见,大约43%的人在过去一年中曾经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我国的失眠率为10-20%,失眠症约占人群的10-50%,然而失眠是一症状而非诊断,对于一位以主诉失眠的求助者,正确作出失眠症或神经衰弱的诊断并非易事。首先失眠与抑郁、焦虑的关系比较复杂,在鉴别诊断时尤其要排除这类疾病。即使排除以后,对失眠症和神经衰弱的选择一个诊断也是困难的。
失眠症与神经衰弱有许多相似地方。都是以失眠主诉求助,一般情况没有明显区别,都是女性多于男性(1.5:1),平均年龄差别比较大,33-37岁;都是有阳性家族历史,大约10%,说明遗传因素有影响;分别有68%,54%使用安定类药物;两者预后不久好,80%的失眠症和66%的神经衰弱在2年内治愈,失眠症稍微快一点点,预后好于神经衰弱;失眠症与神经衰弱的情绪特征为烦恼、容易紧张、容易激惹,可以有轻微的焦虑、抑郁,但是不占。
临床特征有区别,失眠症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症状,入睡困难又是主要形式,其他症状不明显。神经衰弱的症状比较多,明显多于失眠症,容易衰弱是核心症状。容易兴奋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失眠症的容易兴奋多是对失眠的过分担心,恐惧的优势体验,是睡眠前相对集中思想活跃,使入睡困难,进而恶性循环。神经衰弱的容易兴奋是入睡前的杂乱的难以控制的回忆和联想增多。所以失眠症以入睡困难为主,他们可能是指向性思维活跃的程度明显强于非指向性思维活跃度,也可能与失眠症的其他症状比较少,入睡困难就显的更加突出有关;神经衰弱以多梦为主,与他们大脑皮层功能弱化,神经容易疲劳,又容易兴奋有关。
研究发现,失眠症与神经衰弱随着时间的发展有一定的诊断变更率,相互更改诊断及交叉诊断的情况。其原因有:一是都是来自症状学分类诊断,不同时期的症状可能表现不同,更改诊断难免;二是选择病人的差异、机会性差异、信息的差异导致诊断变化;三是诊断标准的不确定性,神经衰弱诊断是否存在仍然有争议;四是神经衰弱诊断是否存在扩大化有争议(有人认为80%的神经衰弱是抑郁症或者其他神经症),实际患病率没有13%,大约是3%;五是失眠的主客观之间差异比较大,概念难以统一,失眠的定义仍然不完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仍然没有完全统一;六是失眠症、神经衰弱的临床特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诊断又都是排他性的。本研究的神经衰弱诊断更改率27%,有的人达到41-58%,6年随访64%的失眠症和73%的神经衰弱诊断比较稳定。说明失眠症和神经衰弱仍然是可以区别的。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