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医闹 呼唤完善问责制
来源:《医药经济报》
本报记者
刘远芬2009年7月9日
6月21日,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发生一起轰动全国的医闹事件,患者杨俊斌以“肾积水并尿毒症”致呼吸功能衰竭、心脏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后家属找到“医闹组织”与医方发生严重冲突,一位年轻医生被砍中6刀造成重伤。为平息事态,医院在政府授意下赔偿患方21万元,此结果引发医生强烈不满,于23日到市政府门口要求政府介入。
事件发生到现在已过去数十日,处于漩涡中心的南平市第一医院已恢复表面的平静,而由该事件掀起的浪潮仍波澜四起。
恶性事件在继续
6月30日,南平市政府发布新闻,称“6月29日下午,市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研究部署我市开展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治安专项整治行动。”
“我们在观望,看看上面是不是在打太极。”一位南平市的医生向《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
这似乎表明了一部分医务人员的态度,使得事件的中心——南平市第一医院表面看起来很平静。“我们就像在漩涡的中心,外面沸沸扬扬,我们现在却异常平静。”这位医生表示,如果不是被伤的同事仍卧病在床,如果不是医院的职工仍会讨论此事,几乎已经感觉不到21日的医闹事件。
南平市一医院的医疗环境仍然很不容乐观。事件发生后没几天,该院普外二区的一名患者手术过程中出现心肌梗塞到ICU抢救,家属当时便扬言已经准备了100多人,如果患者死亡将立即冲击医院。医院为此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免费治疗)。6月27日,急诊科一名护士又遭到患者殴打,幸得110及时处理。
对市一医院来说,还有一个不好的消息,该院原本在今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已经被市政府通过,最近医院接到通知,在6.21事件后,已被取消该荣誉。据说原因是医生上访。
同时,下至南平市各县市的乡级卫生部门,上至福建省其它地区的卫生部门,都已经接到严令,不许医生请假,不许到南平“支援”。为了让医务人员安心工作,医院领导层组织全院医生、护士进行“三基”比武考试,并与南平市某心理卫生组织协商,在“事件处理好了以后”,对全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一次心理危机干预。
南平周边兄弟医院也出现了类似的恶劣纠纷。6月27日,南平临市的福建三明市第一医院,一名儿科医生不堪家属围殴从5楼跳下。起因是一个出生一天的新生儿送进NICU后,抢救无效去世,家属冲进NICU要殴打医生,并欲推翻NICU里新生儿的暖箱。为了保护其他新生儿的安全,医生被逼从5楼跳下,全身多处外伤,幸好没有危及生命。
医务人员在行动
南平事件在医务人员之间掀起的波澜却未平息,全国各地其他的医务人员在各大论坛及网站广泛转载和评论事件的相关报道,自发组织成立了一个名为“和谐医患”的网站,专题对南平乃至全国各地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医闹表达关注,指出:“医者的声音在构建和谐中不可或缺,正常的医疗秩序是和谐医患的基础。”
医生们在某知名医学学术网站提出,南平事件要给医务人员一个完满的答复,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撤消6月22日南平市政府授意签定的《南平医闹事件官方处理协议书》;对南平一医院医闹事件正式立案调查,走法律程序秉公处理;刑事立案侦查、惩处幕后操纵医闹事件并侮辱、砍杀医务人员的涉黑恶嫌疑分子;追究事发现场面对侮辱、砍杀医务人员见乱不阻、见死不救、视若无睹而导致事态扩大化的警察及公安人员的渎职行为;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行政不作为责任;追究南平市第一医院院长等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一味盲从上级、无视医院职工的权益及正当诉求、向黑恶不法分子妥协导致医院职工人人自危无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作贡献的责任;要求上述所列前三被告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下基层了解情况,勤听人民呼声,看望和慰问本次医闹事件中受伤的南平一医院受伤职工,并就此次医闹事件处置不当而造成的对南平市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以及关注南平医闹的全国600万医务人员的伤害作出诚挚的道歉。
“南平事件及其他几起最近发生的事件,不单有民事、刑事还有行政责任,这样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提问责制?我们该不该起诉?由谁来起诉?这样的事件不禁止,将来伤害的还是老百姓利益。新医改也讲得很清楚,相关部门不能违宪,不能违法,不能在那里看着坐山观虎斗。医务人员应该向政府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要求!”中国卫生法学会秘书长吴崇其表示。
政府部门在努力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也在积极做出努力。据悉,患者家属中有3名自首,南平市公安局已抓捕7~8名涉嫌在6月21日闹事的人员。患者家属提出看望医院受伤医务人员,被拒绝。
南平市政府正责成市卫生局,邀请有关专家根据南平市的特点以及目前出现的最新情况,起草《加强医疗纠纷处理的办法》。“原先是有相关规定的,但现在很有必要做修订、修改甚至重新制定。”参与指导起草的专家、南平市人民医院总经理吴剑表示,他在该办法中提出:医疗场所的鉴定要明确,医疗机构是特殊的公共场所,一般的骚扰行为都是不允许的;须成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整个医疗过程特别是医疗纠纷中,有条件的尽量以摄像、录音等方式留下证据,特别是双方谈判及行为方式不当时;公安机构如何介入,何时介入应予以明确。
“往往在公安机关态度明确的地方,医闹事件就会少。最近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医闹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公安的态度,采取什么措施,什么点切入都很重要。”吴剑认为,摆花圈、设灵堂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标志性变化,执法部门介入有力且及时可防微杜渐,在第一时间杜绝事件的发生。
有关人士认为,院方要避免医闹事件的发生,除了强调医疗服务质量建设之外,还需从技术层面、哲学层面思考问题。“新医改并不能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医院能做的是尽量保护自己的医务人员,防止谣言,及时向外界披露信息。某些行为得不到惩罚,肯定会变本加厉。”
“南平开始制定相关规范的出发点还是好的,制定出来后最好能下发到医院讨论,再形成规范,再好一点能经过地方或全国人大批准形成法律,并且让执法者切实可行,医闹的悲剧才可能终结。但是规范是对以后而言,这次事件必须追究相关责任,要有个水落石出的结果。”河南的一名医生表示,医闹问题不是卫生部一家之力可以解决的,怎么才能促使执法者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最起码让打砸、人身伤害的悲剧不再出现。让医闹们明白走法律途径才是惟一出路。
截至记者发稿前的7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对类似事件也做出了回应,公布《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行政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禁止以危机为借口擅自突破法律侵权。
该意见要求,全国法院要始终坚持法制统一原则,不能以牺牲法律为代价迁就明显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那些以应对危机为借口擅自突破法律规定,形成新的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纠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