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羞耻感使中国人善良、服从、稳定

(2009-07-28 17:46:23)
标签:

羞耻

重要他人

负性

中国大学生

东方文化

美国

文化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羞耻感使中国人善良、服从、稳定

---中美大学生羞耻体验的异同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09-7-28

   羞耻感是感到自己可耻,是一种向自我的痛苦、难堪、耻辱的体验,它伴随着个体希望躲藏起来的愿望。羞耻感与最基本情绪最为核心的差异就表现在它与个体的自我概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发现高羞耻感更多地与适应不良联系在一起。羞耻与个体的低心理健康水平,低自尊呈正相关。

   Levis的自我行为假设理论认为,当一个事件导致个体对自我做出整体的负性评价时,会产生羞耻感,但如果这个负性评价指向某个特定的行为,则还引发内疚感。Tracy的自我意识情绪产生模型认为,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效益个体对事件加以认知关注,激发自我表征系统,当事件与自我认同目标相关,个体对目标一致性的判断以及归因的不同就导致最终的情绪类别不同。当个体做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和整体的归因时(如:我是个无能的人),羞耻感就随之产生。这样的差异不仅在个体水平上,也因为文化不同体现群体差异。以西方文化的独立性自我的文化,东方我和依赖型自我我和。西方文化强调个体的独立性,主流价值观将自我与周围环境分离。东方文化自我不再只包括内部的特质,对社会环境中归属感的追求使得人们有时候也会将“关系”作为他们思考和意识的基本功能单位,他人就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成为个体心理过程的参照和背景。因为自我构建的不同,羞耻感就有文化差异。早期研究认为,东方文化中羞耻感的强度高于西方文化。而且还有转移性羞耻,就是为重要他人的羞耻事件而感到羞耻的现象只在东方文化才有。羞耻的社会功能方面,羞耻感在东方文化中更多被公开表达,更具有行为改变的作用,并且更多用在儿童教育和员工管理中。但是,近期研究说明美国被试羞耻感更严重。

   访谈研究,内容包括:引发羞耻的因素(回忆引起羞耻的情景,感到羞耻的原因);羞耻体验过程;羞耻引发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羞耻情景的频率(学业与成就;人际交往;群体民族、地区、性别;身体身高、体重、外貌;重要他人羞耻)。美国大学生羞耻频率(人际交往,学业与成就,身体,群体,重要他人羞耻)。认同目标中国人有自我,父母,老师或者领导,同辈及群体。身体反应,中国大学生羞耻时出现频率脸红、心跳加快、出汗。美国大学生只有脸红,而且比较少。羞耻感产生以后的想法提及频率,中国大学生是担心负性评价,自我批评,自我怀疑和否定,批评谴责他人,自我肯定和安慰。羞耻引发的后果有3方面,一是即刻行为(回避他人中国大学生常用,掩饰情绪,情绪表达,补救行为美国大学生常用),二是生活影响,有行为和态度的纠正、促进或者约束,促进自我或者他人的认识,过分担心和谨慎,回避,负性情绪。

   分析报告,羞耻体验是在突然眼睛里获得和保持一个好的形象是以满足某一种角色要求为先决条件的,如果个体在这个角色要求上公开暴露缺点,则导致归属感,自豪感受到严重威胁和损失,自我认同被割裂,引起一种弥散性的自我贬抑的痛苦体验,就是羞耻。在角色要求上公开表现的欠缺可以预测充分的自我表征机制的崩溃,引发无力感,暴露的脆弱感,残缺感,迫使自己隐藏或者隐饰受损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身份,避免与他人眼中的自我形象相互冲突。中国人的丢脸,和自我认同目标在引发羞耻感起到关键作用。羞耻体验的认同目标不仅来自个体的自我预期,也来自同辈,父母,老师或者领导对他的预期。在中国大学生中,父母,老师或者领导这些权威预期影响,比美国大学生大。因为东方依赖型自我建构文化中,更多的他人关系进人自我概念中,个体能够以特定情景下的他人思维,情感和行为出发确认自我。因为自我需要保持这些部分之间的和谐,维持各个关系之间稳定的联系,因此,顺应、妥协,融入成为这样文化下的适应行为。这样背景下,个体也更容易受到他人想法,愿望,预期的影响,尤其是来自权威的预期更容易引起羞耻感。西方文化中,独立性自我建构文化,人们更多从自我角度体验情感并且实施行为,他人对这些过程的影响很少。这样文化下,感到羞耻就意味着被看作个体没有能力应对外界环境的压力,因此,个体总是竭尽全力压抑和否认自己的羞耻体验,甚至把羞耻看成为是个很羞耻的事情。他们不喜欢公开谈论这样体验,而是更多作为个人体验。羞耻感作为调节群体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自我意识情绪,在依赖型自我社会中的文化并赋予积极意义,能够维护和稳定社会群体成员之间的层级差异和角色定位,更容易公开讨论。

   两个国家但是认为羞耻感对行为或者态度纠正,促进和约束,是最大功能。进化角度看,自我意识情绪进人基因。羞耻感的重要作用是维持群体的组织性,促进成员之间适应其在群体中的特定等级和社会角色,作为一种求和以及服从的信号能够降低群体中的攻击倾向而增强社交倾向。羞耻感的核心认知过程,体验过程,适应功能是跨文化的一致。受到不同文化自我建构的影响,社会功能就有不同。文化差异并无质性差别,而是微观角度之间的联系。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