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手机性幻听
(2009-05-27 16:29:04)
标签:
幻听住院总医师临床工作临床医生健康 |
分类: 经营随笔、医院新闻 |
医生的手机性幻听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09-5-27
住院总医师小W,最近患上了“手机性幻听”。 住院总医师是医生成长的关键环节,作为外科系统的住院总医师,24小时值班的小W,负责协调手术室的工作,他每天接电话的次数不下五十次,最多时达到上百次,但是岗位责职要求他不能关机。久而久之,他发现自己对手机产生了强烈的幻听,总是在晚上快要睡着的时候突然惊醒,觉得听到自己的手机铃声,这些给他的工作生活添加了不少烦恼。
类似小W这样的情况,在医院还是不少的,特别是医生。外科医生、二线班的医生、还有哪些没有实行住院总医师制度医院的医生,他们是越来越对手机铃声感到敏感、恐惧、焦虑、担心。时间长了,影响情绪状态,工作效率,生活质量。
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手机通讯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一方面许多医生享受现代科技成果带来的方便,方便病人、家人、同事的联系;但同时也增加不少烦恼,单位文件总是规定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必须24小时开机。有些希望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医生,还喜欢把写上自己手机号码的名片发给别人、病人。由于临床工作具有应该激的特点,接到这样的电话,需要争分夺秒,抢救病人,医生都知道这样的电话声意味着什么,是责任,是压力,是时间。因为长时间处在高度心理的应激状态,按照心理卫生的基本原理,应激从反应期、抵抗期、衰竭期是不断发展的,衰竭期的出现,就有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幻听就是这样的精神症状之一。当然,这样的幻听,不同于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应激状态下产生的幻听是一过性的,随着应激状态的消除而消失,当事人心理也是清楚的。针对部分临床医生出现的手机性幻听,建议如下:
见缝插针调整心态。心理明白是应激反应,不是精神病的症状,只要积极应对,还是能够有效解决的。在不能立即消除应激源的情况下,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包括放松、音乐、按摩、运动,这些积极性的休息,能够适当降低精神紧张的程度。在平时,就是要抓紧一切时间休息,放松。学习以短暂打盹,闭目养神等方式,见缝插针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当然,如果出现持续性的幻听,并且严重影响到工作的话,那就必须心理咨询,甚至需要休息治疗;
手机设置科学调整。现代手机有许多功能,可以尽可能减少应激刺激。把紧急的临床电话要明显,其他一切电话都关闭,这样就减少一部分刺激;或者把工作手机,生活手机,进行区别使用,减少刺激,或者生活事项就用短信联系;把一般临床工作和紧急临床工作,用手机进行区别;把手机铃声的重新设置,用轻音乐等温和提醒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总之,尽可能在总住院医生这些时间,尽可能减少其他不必要的手机刺激;
医院管理人性安排。作为医院管理者,既重视医生的职业责任感的培养,也重视医生的人性化管理,持续性,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既可以培养一名医生,如果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的话,则影响医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职业倦怠,影响工作效率,甚至产生医疗隐患。如实行总住院医的轮流制,超过一定数量的电话数的分流制,总住院医的定期休息制。同时,密切关注临床医生的心理压力,超过一定的压力时,不得从事手术活动,抢救活动,压力过大时,实行强制性休息。这样既维护医生的合法权益,也是对医学人才的保护使用。
现代社会职业意识。中国人是非常勤奋的,就是美国人也不得不佩服。但是,美国文化中,许多人的职业意识非常强烈,上班就是认真工作,提高效率,属于单位;下班就是休息,彻底放松,属于自己。因此,他们在生活时间,绝对不带手机,尽量不谈工作。这些值得我们借鉴,中国的医务人员的职业化道理路还是漫长的。
(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