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心理健康与幼儿焦虑的关系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09-5-23
焦虑是以生理性紧张的躯体症状和对未来的忧虑为主要特征的负性情绪状态,它涉及轻重程度不同但可相互过渡的一系列情绪,如不安、担心、害怕和惊慌等。儿童的焦虑作为一种内化问题通常被成人看作轻度偏离儿童期正常发展阶段的问题,因而通常被认为是不重要的。但实际上,过度焦虑对儿童的社会能力、人际关系和学校适应存在消极影响。并且,儿童或者成人的许多严重焦虑障碍一般来源于其生命的早期。
幼儿焦虑问题的产生与家庭因素,尤其是与幼儿的主要抚养者—母亲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母亲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发展性困难,包括焦虑障碍,高度焦虑的母亲会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另外一方面,母亲的教养行为对幼儿的焦虑也有影响,如权威教养行为与幼儿的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而专制教养行为与幼儿的焦虑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心理健康还通过直接作用,通过教养行为的间接作用。
研究采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母亲报告),分离焦虑、躯体伤害恐惧、社交恐惧、强迫冲动障碍和广泛性焦虑5部分。父母教养行为问卷,包括权威(温暖、说理、民主、随和)、专制(命令、不说理、体罚、语言攻击)和放任3部分。结果发现,儿童焦虑主要是躯体伤害恐惧、分离焦虑、社交恐惧。
母亲是幼儿的主要抚养者,其教养行为和心理健康都对幼儿的焦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母亲的权威教养行为水平越高,幼儿的焦虑水平越低。专制和放任教养行为水平越高,幼儿的焦虑水平越高。可能,母亲采取温暖、说理、民主的方式教养孩子,可以使儿童体验到更多的关爱,尊重和安全,从而预防和减少焦虑是发生。如果母亲采取语言攻击、体罚、剥夺权力等专制教养发生,使孩子经常体验到恐惧,担忧,不安等焦虑情绪。如果母亲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教养行为,孩子缺少社会规则,自信心水平下降,日常生活容易挫折,产生焦虑情绪。
关于母亲心理健康与幼儿焦虑的关系,母亲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幼儿的焦虑水平越高,发生各种焦虑障碍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的母亲,常常表现各种负性情绪,这些行为容易被儿童感受,导致儿童比较高的焦虑水平,这些情绪和行为也可能影响母亲的教养观念和行为,破坏母亲和儿童之间的良性互动。
(评价:问题的儿童,大部分都有问题的教育,所以关注年轻父母的心理健康,就是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