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抑郁症
(2009-05-15 17:45:01)
标签:
健康保健抑郁症神经衰弱人格障碍中国文化 |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
中国流行抑郁症
--第三类病(此文强烈推荐)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09-5-15
1、在精神障碍总患病率达到一半以上;
2、一般来说,病人有症状的自知力;
3、病人必要时可以掩饰症状,陌生人看不出,病人也可以到处诉苦,亲戚朋友都知道他生病;
4、他们一般不被社会认为是精神病,相反亲戚和重要关系人倾向于用道德观去看待他们,认为他们不负责任,不遵守社会规范或者故意;
5、病人认为他的病情非常严重,和亲戚医生的评功相去甚远;
6、大多数求医心切,反复多处就医,内科、神经科什么重要的疾病也没有检查出来,消耗医疗资源十分可观,并且容易成为江湖医生,术士和虚假广告的俘虏;
7、病人与亲人、邻居、朋友、同学、同事中的一人或者多人有纠缠不清的矛盾和冲突;
8、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即使短期效果很好,但是难以维持,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医生或者药物有依赖。
1、神经衰弱期(1870-1920年),首先神经衰弱是美国流行,曾称为美国病,后来广泛流行欧洲;
2、焦虑时代(1920-1970年),这些和精神分析的广泛传播有关,和存在主义哲学流行有关。焦虑性神经症首先从神经衰弱中分离出来,关注焦虑,生存主义就有生存焦虑,只要一个人活着就有焦虑;
3、抑郁时期(1970年到现在),抑郁流行的原因:一是许多不同品种的抗抑郁药大量上市,医药公司大力宣传;二是大多数抗抑郁药都兼有抗焦虑作用,对恐怖症、强迫症也有效,一部分还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大多数新药副作用小,并且不容易上瘾,所以受到病人和医生的欢迎;三是医生没有掌握严格的精神病学临床检查方法,在门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基本上不用,加上量表的广泛应用,许多医生靠量表得出抑郁症的诊断;四是对躁郁症精神病概念采取无知或者简单否定态度,把大多数性质不同,轻重不同的抑郁症混为一体。
好的药物必须符合的条件:疗效好而稳定;安全或者副作用轻而少,也不上瘾;不太贵比较便宜。如果那天开发出抗疼痛、抗失眠的好药,何愁这些病人不来门诊部排长队!当然这些只是抗抑郁药引起的联想,实际情况没有这样简单。例如:夫妻长期感情不和,但是为了孩子双方都不愿意离婚,如此造成的心情抑郁,抗抑郁药的效果一定不好。凡是社会问题而单纯作医疗处理,效果都不好。所谓社会问题的医疗化在第三类病中是非常突出的。只有社会进步才有可能解决这类问题,医生和药物的作用毕竟有限。
(本文为中国心理治疗师国家职业标准制定者—许又新)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