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森田疗法的“为”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南平市人民医院
353000)
2009-3-24
读《森田疗法的可能发展方向—从“为所当为”到“为所乐为”》,《也谈“为所乐为”》,我也想谈谈森田疗法,因为我从90年代初期就一直从事森田疗法临床实践,应用森田疗法治好了不少神经症患者。
关于患者的精神能量问题,可以这样认为,神经症患者的精神能量是强烈的,而不是很低的,只是他们的精神能量指向出现了问题。神经症一般来源于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心理能量大的,才能够产生这样的冲突,能量越大,冲突越明显,问题就越严重。心理能量就是神经症患者都有强烈的欲望,就象森田所说生的欲望、完善欲望、成功欲望等,这些都是希望有所作为,甚至大有作为的思想,所以他们的“想为”、“有为”、“作为”的,绝对不会混日子。如果这样的精神能量的指向外,就是健康的。如果是指向内,就是我们的心理世界,那就容易出现问题。除了少数思想家,他们的精神能量强烈,而且又是向内,同时又是有序的,那也是健康的。如果指向内的强烈能量,又是无序“乱为”的话,那就是神经症。
所以,精神能量向内并且无序,森田疗法就是通过方法使这样的能量向外,能量有序。用一般的人话说,不要乱想,去散散心。如果是一般心理问题,到是容易解决,但是如果是神经症患者,那就困难了,因为患者都知道这样的道理,就是难以行动。所以,文章作者在一般大学生中开展森田疗法,就没有感到对复杂神经症的治疗困难。如何使人的精神能量向外,森田疗法无疑是成功的,其中卧床期的设计就是核心技术。就是创造一定的条件,隔离外界的信息,让患者直接面对心理冲突,无法逃避,这样就使心理冲突尖锐化,最后产生觉悟和突破的心理体验,由过去的作茧自缚到破茧而出,也就是痛苦的极点就是解脱的开始。就会感到纠缠于内心冲突的无聊,产生和现实社会接触的渴望。我把这样的能量过程描述成为心理大爆炸理论,就是心理能量收缩到一定程度,就向外爆炸扩散和转移。由过去的“内为”,到希望“外为”的转变。然后通过行动(一般都是体力劳动)来确定这样的观念,并且形成习惯,形成性格对一部分。
森田疗法的核心就是八个字,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顺其自然是更为重要的理论,就是接受身体上的难受,心理上的烦恼。我们知道神经症患者的烦恼体验都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有强烈的完美主义思想,要把这些难受和烦恼全部、干净、彻底地消除,这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就这样他们陷入了精神痛苦之中。不断地克服,高度的关注,强化了症状,再次地克服,强烈地关注,就注意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转变精神能量的方向外,还需要接受现实,顺其自然。把身体上的难受,心理上的烦恼,看成为正常的,加以接受、接纳、悦纳,就是我们说的“无为”、“不为”。因为这样的为是没有结果的,把正常当成为不正常加以克服,是把自己陷入万劫不应的地步。打破这样的恶性循环,就是带着难受、烦恼,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应为”,也就是“当为”。
当然,文章作者讨论了“当为”和“乐为”的问题,如果说是全新的命题,可能还是言过其实。神经症患者在结束森田疗法卧床期后,什么都想去做,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做一切都是快乐的,唯一就是不去想难受和烦恼。所谓“当为”,就是他们应当去做的事情,这些既包括愿意做的快乐的事情,也包括责任要求应当做的事情,如果仅仅是做快乐的事情,不做应该做的事情,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转变患者使之把“当为”的事情,也成为“乐为”的事情。神经症患者仅仅是“乐为”还不能够说是恢复了健康,因为神经症的治愈标准的核心是恢复社会功能,学生就去读书,员工就去上班,才是治愈了,这些是“当为”的事情,然这些一般难以成为“乐为”的事情,就是我们作为健康人来说,要把工作和学习这些“苦为”的事情成为“乐为”的事情都是比较困难的,何况是神经症患者呢,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有些不合实际了。当然,如果说把森田疗法的理论应用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调节,“乐为”也是可以的,如果用在神经症的临床治疗,需要值得探讨,因为森田疗法毕竟是种心理治疗方法。我过去曾经建议把森田疗法应用于健康人群,他们的发展心理咨询,也可以一试。所谓“乐为”的提出,大约是和目前社会的快乐学习法、快乐工作法有一定关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