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压岁钱的心理要求
吴剑
2009-2-9
上午接受《闽北日报》记者李燕的电话采访,她认为目前压岁钱是越来越多,如何给予,管理,花费,引导是个心理问题。
【幸福观的教育】
给孩子和老人压岁钱是中国的文化传统,是表达爱心的重要方法,当然不是唯一方法。因此,给孩子压岁钱应该让孩子感到父母和亲人的关爱,同时也让孩子学习,长大以后以同样的方式去孝敬父母,关爱孩子,关怀亲人。同时通过给压岁钱,增进家人的感情;
【法律观的教育】
一旦给了孩子的压岁钱,就属于孩子所有,父母就没有了所有权。因此帮助孩子建立个人存单,写上孩子的名字,说明孩子开始长大了。父母不侵犯孩子的权利,孩子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父母暂时缺钱,应该向孩子借,将来应该还。有了法律观念,孩子就开始独立了。
【劳动观的教育】
一切的压岁钱都是父母和亲人的辛勤劳动成果,我们都应该珍惜。既然是珍惜,我们就不能随便花费,应该有意义和价值。开始引导孩子的劳动观念,从压岁钱的管理到零花钱的管理,从参加家庭义务劳动到通过自己参加家庭和社会劳动,取得合法收入。只有劳动才健康,才成长。
【消费观的教育】
10岁前的孩子,一定要在父母指导下消费,10-18岁可以和父母商量消费,18岁以后可以自己决定消费。小额的花费可以自己,大额的花费可以和父母商量。应该建立小帐本,学习自己消费和理财,做到不乱花一分钱。要把钱花费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方面的投资;
【平常心的教育】
父母给多少压岁钱是父母爱孩子的表现,爱和钱的多少没有关系,钱的多少取决于家庭能力。在同学之间不进行攀比,不要形成不健康的金钱观。要珍惜每一分钱,要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又要形成科学理财,合理消费的观念,不浪费,不乱花。甚至可以要孩子学习投资方法(如做小生意,买小股票)等。
(欢迎大家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