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研究
吴剑
2008-7-5
昨天上午,《闽北日报》记者黄旭辉到我办公室,我们是老朋友,经常在一起高谈阔论,也是个快乐。
他已经研究生毕业,也已经近30岁了,非常有才华,家里条件也不错,但是就是没有解决婚姻问题,和是个钻石王老五,每次我和他谈话,都提及这样的问题,说完以后大家还是轻松。当然现在社会变化多,独身、丁克都是选择,我只是觉得那样都不合适。
我们快乐的时候,说到快乐的话题,最后证明快乐只有量的不同,没有质的区别。亿万富翁取得成功,和知识分子研究成果,和街上乞丐拣到100元,其快乐是差不多达的。那样快乐的文明方式,快乐的高级方式,只是某些人自己下的定义。所谓文明人在穿着西服,听着交响乐时,他们可能认为街头流浪汉的音乐无所谓;而街头流浪汉在没有忧虑,没有束缚哼着小曲时,觉得自己很快乐,那些所谓文明人很累。
看来,快乐没有绝对标准,只是和每个人的价值取向有关系,那种把自己的快乐标准作为人类的普世哲学的观念,有些强盗逻辑。那种只把文明才作为快乐标准的人,一定是失败的,因为文明恰恰是不快乐的根源。中国人可能看了印度人整天不劳动,喜欢要饭,那样不快乐。印度人也许认为,中国人为什么要勤劳卖命,到死后什么都没有,那样很痛苦。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我们看到精神病人,认为他们不快乐,精神病人,看到我们十分忙碌,认为我们健康人其实不健康。我们人类看到猪好象从不快乐,也许猪看到我们人类,那些“动物”快乐吗?
是的!我们的快乐需要打个问号,因为快乐是标准是需要满足后产生的心理反映。这里根本的东西是需要,如果需要食物,那么得到食物就快乐,如果需要房屋,那么得到房屋就快乐。不同的人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快乐,不能够拿我们的需要标准去要求别人,许多人都喜欢自己,认为自己的最需要的给了别人,别人就一定快乐,其实不然,己所欲,就施予人是个道德概念,但是如果别人不需要,强行给他,那就更不快乐了,因此了解别人的需要很重要,在别人最需要时,你给了别人,才能够产生最大的快乐,其成本也最低。这些就象我上次进行婚姻心理咨询一样,妻子需要感情关怀,丈夫却只给她洗衣服,做饭,丈夫还认为妻子应该快乐,妻子却很不快乐,结果出现了婚姻矛盾。
当然,每个人的需要又是多方面的,满足最重要的需要就最快乐。这些问题许多人自己不明白,所以许多人自己不快乐,也许旁人认为他没有理由不快乐,有金钱,有车子,有房屋,有美女……,为什么他还不快乐呢?我们这样看别人,因为别人已经有的东西,如果给了我们,那我们就快乐。但是别人却不这样认为,因为别人需要的是其他东西,没有钱的人,有钱就快乐,有钱的人,觉得富有才快乐,但是当代中国许多人有钱但是不富有,所以不快乐。这些需要我们了解别人的需要,更需要自己了解自己的需要。然后我们努力向自己最需要的目标去追求,大约就能够得到快乐。了解自己的需要虽然很容易,有时候却很困难,因为也许有的需要是不道德的,有的需要是不好面对的,那些需要个人的勇气。其实,需要没有什么道德不道德之分,只有实现需要的方法有道德和不道德之分。
前些时间,有个朋友说我,整天写博客,没有意思,有什么好快乐的!可他自己多快乐,整天没有事情,没有担心,没有忧愁,运动一下,放松一下,吃点美食,穿点好衣,多快乐啊!根据他的判断,姓吴的一定是个非常不快乐的人!我无言以对,他确实快乐,因为他是自己感到了,他真的快乐吗?也许中国教育使他把需要都压抑了许多,他为什么用他的标准来判断我呢?关心别人的快乐,是个好事情,把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就不见得是好事情。也许我很快乐呢?为什么我的快乐方式要和他一样呢!我不快乐又怎么样呢?我想了许多,但是还是说不清楚,除了能够写这篇文章,看来需要写本书。
我认为当代中国人,到是需要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给自己真实的快乐,尊重别人的快乐选择!己所不欲,勿施予人,这是我们中国传统的道德。因为那时,我们不需要的,差不多别人也是不需要的。但是,现代社会不同的,文化多元化,需要多样化,也许我们不需要的东西,恰恰是别人需要的呢,那我们还是要给别人,我们要给别人他们需要的东西,世界就美好了。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版权所有,请注出处!作者:吴剑;心理时空的BLOG网址:http://blog.sina.com.cn/xlsk)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