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快”才能“乐”?
吴剑
2008-6-30
中国的语言很有意思,如语言的身体表达方式,表示爱意可以用体贴、体谅、体察、体会等,一定要用身体贴上去,才能够感到。同样有意思的是,只有快才能乐,就是把快和乐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这些词比较多,如“快乐”、“愉快”、“痛快”、“爽快”等等。为什么没有慢乐、愉慢、痛慢等词呢?我不是语言大师,但是我想从心理学进行一点点有意思的分析。
中国古代和其他民族一样,生产力水平不高,因此许多高兴的事情,都和这样的“高”就有了高兴有关系。那时,世界比较安静,没有什么声音,所以,我们就出现了用鼓掌表示欢迎,用鞭炮表示热烈,现在声音太多了,上个街都是噪声,让人受不了,但是文化习惯仍然保持下来。那时也一样的,生产力低,一切就比较慢。写字快,就成为乐趣,象印刷技术;走路快,就成为乐趣,象马车等;做事情快,记忆得快等,一切快的事情,说明这个人水平高,效率高。因为人类具有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心理需要,既然快就是乐,所以人类就努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率,我们的世界就整体呈现加速度的倾向,一切就越来越快。
世界上一切是越来越快,这是我们世界的基本特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就是典型代表文化。吃饭有快餐,唱歌有卡拉OK,学习有速成,婚姻有闪婚,甚至连做爱也需要早泄才好。好象一切还是过去东西感觉,快才能够乐。但是,好象现在的人越来越不能够从快中体会快乐!甚至从快中体验了痛苦。是的,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效率高了,好象生命是密度就提高了,但是生命的口感却差得很远。现在人,越来越多厌恶快的生活,厌恶那是生吞活剥,囫囵吞枣的生活。效率固然重要,但是品质更重要。慢慢的生活,优雅的情调,到是成为现代人的心理追求。美食需要细细品尝,快餐已经没有文化品味;感情需要好好体会,闪恋也是情感折腾;人生需要谦逊恭敬,那样的夸张行为使我们显得浮浅;工作需要规矩而有节奏,高效率往往就会出错;读书需要细嚼慢咽(当然是本好书),文化的浮躁使人更加焦虑。
当然我不是反对效率,我是想生命的效率固然重要,但是生活的优雅也是生命的形式。快的东西不见得快乐,慢的东西未必浪费生命!我希望我们的生命,生活有个节奏感,既有效率,又有优雅!既有激情,又有舒情!这样的形式才有味道!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版权所有,请注出处!作者:吴剑;心理时空的BLOG网址:http://blog.sina.com.cn/xlsk)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