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延城“80”后小护士援川不辱使命

(2008-06-12 08:10:26)
标签:

赴川医疗队

情感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延城“80”后小护士援川不辱使命

《闽北广播电视周报》

父为女请战

   1986年出生的曾爱萍是这次我市援川抗震救灾医疗队里年纪最小的成员。她告诉记者,刚参加完纪念“5·12”国际护士节医院“护理知识与技能比赛”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护士长就问她要不要参加救援队,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报名参战后,乡下的父亲生怕医院有很多人申请没有女儿的份,再三打电话到医院,为女儿请战出征。

   曾爱萍告诉记者,父亲从电视上看到灾民痛失亲人,急需医护人员前去支援后,就立即打电话给她,鼓励她到灾区去,做一名医护人员应尽的职责。因父亲年事已高,不能到一线去,就把救治伤病员的心愿让女儿来代替自己去完成。

疏导病人的心理

   到达成都后,曾爱萍一直在成都363医院护理部里帮忙。她告诉记者,刚开始工作,她首要的任务是适应工作程序操作。因为余震不少,很多病人情绪比较激动,疏导病人的心理也成了曾爱萍的工作之一。

5月19日凌晨,曾爱萍突然接到成都市120救援中心的指示,让她们立即赶往凤凰山机场接送从汶川运来的伤病员。

   直升机底下接病人,要求飞机一着陆,在短短的几分钟,救护人员要顶着飞机螺旋桨的轰鸣声和强大的气流冲进去,急速地将伤病员从飞机上抬下来。“一个伤病员加上担架有两百斤重左右,这就意味着救护人员身上要承受多么沉重的压力。”曾爱萍说,这对于一个只有22岁的我而言,确实是一场体质与毅力的考验。

   当曾爱萍与她的同事顺利地将病人接回医院后,发现一个叫丁五曲的病人一直不说话,不吃不喝,一脸绝望的表情。经了解得知,怀孕7个月的媳妇在地震中当场死亡,从12日地震发生后,儿子、丈夫失踪后一直没音讯。

   “看到老人家一直在流眼泪,又不吃不喝。”曾爱萍主动上去安慰说,媳妇死了是事实,但是儿子、丈夫失踪了并不代表死亡,你一定要坚强,你儿子、丈夫很快就会找到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导,老人开始主动接受治疗了。“5月21日下午,我刚从老人的病房做完治疗出来,突然,有个小伙子问我52号病床在哪里?”曾爱萍告诉记者,当时我还以为是志愿者,马上带他到老人那里,然后就走开了。刚走到门口就听见一个“妈”的声音,随后两人抱头痛哭。原来,这个小伙子就是他要找的失踪的儿子,儿子同时带来他父亲活着的好消息,老人顿时眉开眼笑。“此时,我才感觉到,活着真好,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希望!”

强余震阻断不了救援工作

   “第一次到江油市出诊转运伤员,一路上看到的全部都是巨大的塌方,横七竖八的房屋倒塌在地。”回忆起灾区的场景,曾爱萍眼眶的泪水一直在打转,两旁都是山,山体滑坡后,山体倒下来,那不是一点点,是已经把县城两侧都淹没了。中间没有被覆盖的房子,地震后也没有一所好房子。

   “我们一般早晨6点就起床了,中午极少休息,十分疲劳了,就临时找个地方靠一下,醒了就继续工作。医院没有安排我们值夜班,但我们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休息。”曾爱萍告诉记者,5月19日那天预报有强余震,我们把病人搬到广场上去,将病人安置在帐篷里面,所有的病人都打乱了,给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困难,只能一个一个去找。

   “原本想搬到医院的一楼内休息,但考虑到随时可能有余震,还是留在了原地。”曾爱萍说,当晚,雨开始下了,医护人员也陆续进帐篷休息。雨越下越大,逐渐渗透进帐篷,浸湿了床垫。凌晨时分,医护人员纷纷醒来,因为一半以上的床垫都浸了水,其中三分之一的床垫湿透了。这时候,医护人员在没湿透的床垫上铺上了带来的雨衣,将病重的病人转移到铺有雨衣的床垫上睡下,他们才安心躺在浸湿的床垫上睡下。

   说起援川之行最大的感受,曾爱萍告诉记者,每天看见那些痛失亲人、失去肢体的伤员坚强的生命意志,让她真切感受到“活着真好,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希望”。

(朱旺龙 范发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