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院正确应对门诊的萎缩
南平市人民医院总经理
吴剑 353000
2008-2-21
作为医院管理者,应该正确解读卫生政策,准确判断医疗形势,从现在开始,大医院的门诊业务逐步萎缩是个政策导向,大的趋势。
当我们看到基层小型医疗机构业务萎缩,病人下降,门可罗雀时,总有些揪心的感觉。但是我们看到大医院门诊车水马龙,门庭若市,为张挂号单而滋生一个不正常的倒号职业,为千里迢迢前来就医的病人和当地居民看个普通感冒而共抢卫生资源,我们多少有些束手无策。许多大医院的管理者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就是门诊剧增,疯狂扩张。许多地方也出台政策打击票贩,治理秩序。然这些都是下策。
我们看到政府出手了,农村卫生院的倾斜政策,城市社区的不断加强,人员、资金、设备、医保等政策都在向基层小型医疗机构扶持。政策的信号明确而且有力,就是要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这不仅受到基层医疗机构的欢迎,也受到居民的拥护。看病就医方便了,身边医生熟悉了,医疗费用下来了,有病就到社区看,有事就求身边医。必然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晰,就是大医院的门诊病人不可逆地逐步下降。
是的,大医院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病人减少了,小毛病的病人自己去买药,或者去了社区。大医院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已经没有必要再扩大门诊了,门诊收入也不再是快速增长了,没有了,甚至萎缩了的门诊,有些使大医院感到失去了控制。然而,还必须看到大医院需要把握这样的趋势,实行正确的定位。住院的临床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这不断成为主要业务来源。医院服务特色需要进一步体现,因为这样才能够吸引社区病人向这里转诊。向社区进行业务延伸,对社区进行重点帮扶,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把康复病人转向社区,在社区传播医院品牌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服务居民,支持社区,使住院病人能够双向转诊到自己的大医院。因为大医院必须清楚,十分尊重病人的选择权,社区的建议权。
政策的调整导致业态的变化,大医院门诊的萎缩对整体社会来说带来了和谐的利益,虽然对大医院本身是个挑战,如果能够正确应对,也能够健康发展。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版权所有,请注出处!作者:吴剑;心理时空的BLOG网址:http://blog.sina.com.cn/xl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