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需要行动
吴剑
2007-10-19
现在社会压力很大,竞争激烈,情感淡漠,信任下降,工作辛苦,家庭矛盾,自我茫然。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心情深感郁闷。虽然大部分表面上快乐,微笑,但是如果涉及内心世界,才发现那些只是面具而已。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的来临,思想的转变,朋友的沟通,现实的触动,看起来一部分人开始觉悟了,态度有变了。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说实在话,没有人给自己快乐,快乐完全是自己的事情。一个人快乐也是过一天,痛苦也是过一天,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呢?佛教说,你哭只是自己哭,你笑才使众人笑。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选择了不快乐,之所以快乐,是因为选择了快乐,事情就这样简单。把自己个人的快乐和痛苦,归因于外界和别人,是推脱自我责任的行为。当然,除非这个人愿意痛苦,那谁也没有办法。
许多人想通了,但是发现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痛苦和无聊仍然伴随自己。也许时间长了,成为习惯,性情懒惰,交往狭窄,爱好减少,内容缺乏,动力下降。虽然心思快乐,但是豪无行动,多了被动,少了积极。而且总是认为,自己心情不好,才不快乐,而不是反过来想,是因为不快乐,才心情不好,结果陷入蛋鸡之争。素不知,快乐需要行动,而且必须是先有行动,先有快乐的行动,才能够快乐起来。要想先快乐起来,再去行动,是完全不可能的。这也是森田疗法说的,行动决定性格,如果不行动,永远一事无成,快乐画饼充饥。
什么样子的行动才能够快乐?这我到不好说,我想人类的快乐基本上都差不多,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就是学习。别人怎么样快乐,就按照别人的行动和方法,就能够得到快乐。有人跳舞,有人恋爱,有人爱好,有人运动,自得其乐,各取所需。行动最重要,方法要实际。如果选择合适,不断坚持,适当着迷,有所进步,就可以快乐了!不然,为什么那些快乐的人乐此不疲呢?因为,如果那样是快乐的话,快乐本身就是对行动的有效奖励,受奖励的行动,一定会不断重复,增加快乐。
不得不说的是,许多人把痛苦,孤独,无聊,空虚等负面情绪,总是挂在嘴上,想在脑里,这无疑对人的负面情绪,无意识起到不应该的强化作用。如同祥林嫂一般,好象需要别人可怜似的,那样既不能够得到同情,更不可能得到快乐的机会,而且会使朋友离自己而去。因为我们知道,人都愿意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人在一起,也怕郁闷的人坏了自己的好心情。因此,悲伤的话还是少说,说多了也许就成真了,其实也不是初衷。
有些人,总是容易把快乐和不道德联系在一起。其实,道德本身是否道德,这就值得怀疑。自己郁闷不快,影响别人情绪,恶化家庭关系,影响工作效率,破坏社会和谐,这样道德吗?再说,痛苦往往就是所谓道德造成的,而这些所谓道德,也只不过是陈词滥调而已,也没有必要把自己捧杀、棒杀,我们大多数人只不过是普通一个,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不是什么封建社会卫道士,更不是什么贞妇烈女。快乐没有错,需要没有错,这些目标都是正确的,没有道德不道德之分,只有实现的方法有道德和不道德之分。如果自己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的话,那就不道德了!
还有个社会心理规律,痛苦时往往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受用(只有心理医生,才能够以职业方式理解分担),而快乐却是大家愿意共享的,苹果二个吃就少了许多,知识和快乐一样,如果分享的话,既没有减少,而且增加很多。当然,社会上有人没事喜欢偷着乐,这也是种智慧。我想如果可能的话,快乐应该尽可能分享和共享,包括二人的快乐,群体的快乐,和谐社会也不远了!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版权所有,请注出处!作者:吴剑;心理时空的BLOG网址:http://blog.sina.com.cn/xlsk)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