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是种成熟
--没到黄河就死心,没见棺材就落泪
吴剑
2007-9-30
人生有许多描述的方法,但是我想这样的描述也可以,人生的过程是不断放弃的过程,是不断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的过程。
随着到了这个世界,人发现最困难的认识自己,就是个开始认识自己,准确认识自己的过程。开始时我们不认识自己,也就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优势和劣势,正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自我认识,自然也就理想多,空想多,梦想多,这是儿童的基本特点。今天看到工程师不错,就想当,明天看到明星灿烂,又想当。这些一点也不奇怪,说标准点是人生理想,说通俗点是白日梦。
随着时间的流失,自我认识的加深,理想的自我,逐步开始回归到现实的自我,这才认识到要当篮球运动员,自己的身高可能有问题;要想当明星,可能长相对不起别人,因为毕竟明星需要脸蛋。如果不能够认识到这些,一如既往去想的话,差不多别人就要说是好高务远了。年轻的时候,可能有10000个目标,就是在这现实的情况下,一个个破灭。于是,哲人就提出,放弃是个成功,心理学家说,放弃是个成熟。这既是现实考虑,也是不得已为之。
随着年龄的增加,梦想当然放弃不少。但是仍然有许多是现实的理想,可能想发财,这是现实的;可能想当官,这是地位;可能想感情满意,这是需要……。但是后来,聪明的人发现,虽然这些理想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至少是部分实现。但是生命的效率也告诉我们,如果目标能够和社会潮流、个人性格、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实现起来容易,生命效率也高。于是,有的人发现,自己有人际关系的特长,比较合适当官,其他的目标也只能够暂时放弃。还有的人考虑是,一个人的资源是有限的,什么都想得到的话,可能什么也得不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也只能够放弃一部分,去追求最核心的目标,这是聪明、智慧、理性和成熟,复杂的社会,多变的人生,确实需要生存智慧!
放弃的过程是痛苦的过程。人当然愿意使自己儿时的理想能够实现,梦想能够成真。有心理学家调查,童年时的理想能够实现的人,是最幸福的,也是最顺利的,就象传统中国文化,百日的孩子抓什么,就学什么一样。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痛苦的。许多时候,我们的放弃不是在思考后发生的,而是在反复碰壁后觉悟的。于是,痛苦后才学习思考,学会了没有到黄河之前就死了心,没有见到棺材就落了泪,这样的代价可能小些,也是个智慧,可以说痛苦使人聪明,聪明的人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往往教训更重要。
人生下来,我们就有无数的可能,就象一张白布,可以创造美丽的图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的放弃由快速、容易过程,逐步向缓慢、困难过程发展,人生就是这样的取舍,开始时总是容易些,后来的就不容易了,10000个理想,删去1000是简单的,3个理想,删去1个都为难。因为在理想里,我们投入了时间和生命,放弃是个割舍,因为我们已经梦想过多少次了,我们和理想产生了感情吧。这样,我们才明白,我自己是谁?我今生今世就成为这样的一个人了!我再也不可能成为我理想的人了。我们一方面在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但是,我们还得庆幸命运的安排,因为,放弃了许多,才使我们开始获得,获得的那部分,可能是属于真正自己的东西,那就是我!
成熟的放弃是追求目标的选择,但是绝对不意味着彻底的放弃,因为彻底的放弃,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死亡是生命的放弃。但是生命本身就有使命感,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就是选择,这些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成熟的放弃,只不过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效率,更能够发挥它的价值,更能够触及生命的极限。
精彩的生命,肯定是在无数梦想的大草原上,有一棵经历风雨的参天大树!只有它长成了,那就是你、我!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版权所有,请注出处!作者:吴剑;心理时空的BLOG网址:http://blog.sina.com.cn/xlsk)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