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少年的心理挑战
吴剑
2007-8-23
小C今年17岁,因为紧张、害怕、不安、担心、烦恼等,还有睡眠障碍,学习困难,成绩下降等问题,从县里来到我的办公室专程心理咨询。
应该说,小C的生活一直在挑战中,几年前,他随着父母离开了家乡,去大城市打工生活,父母因为工作繁忙,照顾他也不多,他一边适应大城市的生活,一边开始适应学校的生活。前些时间,因为中考必须到当地进行,他不得不离开他已经艰难适应了的城市,又回到已经陌生了的家乡学习,他面对这众多挑战:住在亲戚家,非常不习惯;父母有联系,但是亲密不多;同学需要认识,入伙很艰难;学习压力大,个人目标高;青春期的进入,烦恼也就开始了。
他就这样拼命适应,又艰难地生活着,最后还是形成了焦虑症。治疗焦虑症,一是正确的认识,这是治本,二是减压治疗,主要是安定类药物或者放松训练。他的压力既来自环境,也来自内心。环境,特别是变化了的环境,需要他有良好的适应,这样的环境挑战对他已经不容易了。更重要的是他内心的压力,就是成功的愿望非常迫切,未来的理想想得很多,个人目标定得很高,结果就是欲速则不达。我们应该承认,人需要努力,要面对竞争,要发挥价值,但是,如果这样的欲望太强烈了,就是他有比较好的智力水平,但是智力的发挥状态却不好。适度的紧张有利,过度是紧张肯定有害。他也明白了道理,就是顺其自然。不错,需要积极竞争,从容面对。
然后,我又和他讲了许多心理认知。紧张是人类的基本行为,而且是必须的行为。紧张是人类面对危险、挑战、压力时的准备状态,动员状态。原始人类面对老虎,肯定需要作出强烈的反应,以应对局面,保护生存。这些动物都会的,而且在我们人类都有痕迹,如公鸡遇到危险就树起羽毛,以虚张声势,吓唬敌人。我们人类在遇到危险时,也会汗毛竖起。当然我们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应对危险的局面少了,应对危机的局面多了,因此明确害怕对象的少了,模糊害怕的对象多了,而这就是人类的模糊害怕—焦虑。看来紧张对人类的生存,自我的保护十分重要。但是人类还有个自我保护机制,就是危险消失时,就放松了,放松是为了恢复,是为了下次面对紧张时,能够再次应对,持续性的紧张和动员,最后肯定是要衰竭而死亡的,这样的一张一弛保护着我们人类的生存繁衍。同样,现实社会中的人类,危险成为危机,短暂成为持续,环境压力成为环境和自我压力,这样的持续紧张,各种症状就出现了。这仍然还没有形成焦虑症,因为还需要个关键因素,就是小C这时候,注意力的方向开始变化,由关注环境压力,到关注自我情绪的变化,企图克服焦虑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失败的情绪开始蔓延,焦虑、关注、放大焦虑、加强关注,恶性循环后,焦虑症终于形成了。这就是病理心理学。
人类的挑战和压力无所不在,这也注定我们活着就是不容易,每前进一步都有成功。每应对挑战都有智慧,每次胜利都在竞争着。作为生命,希望一个没有竞争,没有变化,没有挑战的环境中生存,但是这肯定不现实,只是理想。我和他说,你就是竞争的产物,因为有个卵子去前面,无数个精子,激烈地竞争,争取和卵子结合,结果就是你跑得快一点点,结合了,成功了!他笑了起来。世界上最美好最舒服的地方是母亲的子宫,现实环境是多么恶劣,但是我们必须到世界上来,虽然是痛苦的大哭,但是成长是必然的选择,如果不选择成长,只能够选择死亡。后来的生活,虽然大部分稳定,但是挑战,变化,无所不在。离开家庭,要去上学是挑战;离开家乡,要去上大学是挑战;离开学校,进入社会是挑战;离开单人世界,开始密切的婚姻生活是挑战……。世界上唯一没有变化的,就是变化二字。生命就是这样迎接挑战,奔流不息,扑向死亡的过程。
挑战、压力不可怕,关键是我们的态度,从容应对,泰然处之,往往就能够过去,就象火灾等灾难情况下,最重要的是镇静。如果有更高层次的态度,把挑战和压力作为自己成长的机会和动力,人生的财富,那还会对这些挑战焦虑吗?我看不会,只会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