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之刀”黄建彪
卓茹茵 文/摄
在闽北互动论坛,每个月初,都能见到“柳叶之刀”执笔的温馨健康提示,每个寻医问药的帖子后,几乎都有他细心的解答。人们只知道,他是论坛“寻医问药,健康社区”的版主,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南平市人民医院微创外科副主任医师黄建彪,闽北微创领域的佼佼者之一。
一句“谢谢”令他走得更远
当“微创”对南平老百姓而言还是个新名词时,黄建彪已经在微创手术这块新兴的医学领域辛勤耕耘了。
除了平时刻苦钻研业务外,黄建彪不断寻找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由于动手能力强,学东西快,带教老师对他称赞有加。2004年,黄建彪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微创外科中心学习时,腹腔镜外科博士刘洪涛对他说:“你是近三年来所有进修医生中学的最好,掌握最快的一个,你可以不用再来进修了。”听到这番话,黄建彪欣慰地笑了。没有人知道微笑背后辛勤的付出。
天道酬勤,黄建彪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迈入了闽北同行的前列,可他并不满足。一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阻塞性黄疸的病人,因为怕开刀,一直不敢做手术,直拖到黄疸出现,才慕名找他医治。黄建彪制定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不安置T型管的手术方案。术后六天患者康复出院,临走前他紧紧握着黄建彪的手说:“谢谢你,没想到恢复那么快,让我少遭了大手术的罪。”这声“谢谢”更加坚定了黄建彪继续探寻微创领域的决心。
一个“刻脐”令他名扬闽北
中国有句歇后语“肚脐眼上雕花——客气(刻脐)”,黄建彪未执“柳叶刀”,却将刻脐真实地实现了。
一个午后,黄建彪突发灵感,琢磨着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不是还可以用另一种更微创的方法做?能不能将本来就是微创手术的术式从三孔、二孔缩减成一孔,进一步减少病人的痛楚?几经思考,一种崭新的术式在他脑海中逐渐形成了:可以从患者的脐部开孔,这样的话就不会在腹部留下任何疤痕。
于是,他立刻查找相关资料,检索的结果令他又惊又喜。惊的是尚无同样的文献报告,喜的是相似的文献报告证实他的方法确实可行,而且可能是首创。
之后,他一遍又一遍思索着术式中的细节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和应对措施。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终于,机会来了,他接诊了一个完全符合适应症的患者。患者是住在南平市区的一位普通职工,因右下腹疼痛前来医院,经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治疗小组商议后,决定采用黄建彪的新方法。
手术顺利完成,如黄建彪所料,患者腹部没有留下任何看得见的疤痕。两天后,病人出院了,她并不知道黄建彪为这台手术付出的努力和承担的风险,但她安心一笑道声感谢,让黄建彪备感慰藉,一声“谢谢”同时脱口而出。话音未落,看到周围不解的眼光,黄建彪自嘲一笑:“我说错了。”但他心里明白:医生的经验是病人给予的,病人是医生的老师,因而这声“谢谢”也是真诚的。
这台手术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微创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就连业内人士听了“刻脐”的故事也是目瞪口呆。
不久,黄建彪在小儿疝微创治疗上也有了突破。原来微型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是二孔一针法,随着黄建彪在腔镜下的操作技术越来越娴熟,他已不要辅助操作孔,一孔一针便能完成,8——10分钟就完成一台手术,两天后出院,且术后腹部不会留下疤痕。
做一台手术创一台精品,管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在黄建彪看来,行医容不得半点虚假,既然选择了“济世救人”,就必然要追求完美。因为医生1%的疏忽,带给患者的是100%的痛苦,甚至可能是生命的代价。17年的外科生涯,正是这种追求完美的执著,令他在微创领域里的步伐越走越坚实。
(原载2007.5.28《闽北日报》人物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