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和棕子
吴剑
2007-6-19
早晨起来,和往常吃早饭不同的是,今天吃了一个豆沙棕子,一个肉棕,因为今天是端午节。
是的,现在中国人的节日,除了吃,就没有其他什么了,文化品味全光。过去中国贫穷,节日才能够大吃一通,是情有可原。现在中国人富裕了,吃已经不再成为我们生活的主要目的了,节日文化大家才感到乏味淡味。其实作为普通中国人就想这些呢,就想这节日玩呢,如果政府不组织,我们得自己组织了。
小时候吃棕子不少,说起来也高兴,也难过。高兴的是每到端午节,母亲的许多朋友就送棕子,我们就可以大吃,家乡的棕子和那时的棕子,品种单一,大部分是白白的糯米包上就是,吃时沾点白糖是享受。但是,如果棕子多了,又舍不得仍,只得一日三餐都吃棕子,还想方设法用其他方法吃,如用油煎着吃等,最后看到棕子都怕,一年后又来一次循环。
其实吃棕子只是一部分,有意思的是做,家人一起去河边摘芦苇叶(家乡说打若子),回来煮上用。包棕子我到现在也不会,只能够看着。我自己只会包针线包。家乡棕子的包法有二,一是用细麻丝包,二是不用一根线,直接用铜针把芦苇叶尾穿过去就成,通俗的话叫斧头。
后来大了,离开家了,才知道端午节有许多文化,如划龙舟,棕子也有许多种,还有不同的馅,不同的味道。所以,由棕子想到节日,由节日想到传统文化,确实有许多事情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