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的风险
吴剑
2007-6-4
昨天晚上和朋友聊天,朋友对我的职业起了兴趣,他对心理医生的工作表示理解,他说这是个为别人造福的工程。从事心理咨询这个职业的人,大部分都是把微笑送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如果心理医生本身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就有可能受到不良的影响。从来没有人因为快乐来找心理医生做心理咨询的,前来咨询者都是愁眉苦脸,他们大多是因为饱受心灵的折磨,前来向心理医生讨教救治秘方以期让灵魂得以安生。不是有人把心理医生比着垃圾桶吗,这个比喻确实形象生动,人们来看心理医生都是把自己情绪的垃圾向心理医生作尽情的宣泄,垃圾桶的称呼虽然不雅,但我仍然喜欢这个职业。
其实朋友只说对一部分。心理医生最大的烦恼是他们要承担许多职业的风险,移情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大家知道,要想让别人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喜欢你,只有这样他才会接受你。古训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又有多少人喜欢苦口的良药,逆耳的忠言呢?虽然我们心里知道对方的良苦用心,但心里总是委屈。因为不能够接受他的教育方法,转而不喜欢她的为人,自然也就不接受他的建议了。因此,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医生与心理患者之间建立特殊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进行成功有效的心理咨询。
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除了要让患者仰慕心理医生医术的权威,及心理医生适时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法外,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医生要投入自己的感情,用心理医生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或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我们称之为移情技术。但是移情的度不好把握,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当然大部分心理医生能够把握这份职业性的感情,职业性的爱。但是病人这一方却难以把握,因为大部分的病人是因为缺少关爱才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他们干渴的心灵特别渴望关爱,他们也很容易把医生的职业性的关爱,作为情感性的爱,甚至错以为这是爱情等。这样,由于对感情认识的不一致导致出现矛盾冲突,也就是病人疯狂地爱上心理医生,此时心理医生该怎么样办呢?
如果心理医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这一份情感,准确驾驭这一份特殊的情感,也就是说只要心理医生会清醒,那就好办。问题是心理医生也是人,如果双方年龄相当,条件相当。再说如果此时心理医生自己的感情也出现了问题,他也需要精神的慰藉,这样危险就出现了,心理医生就有可能陷入职业危机。经常听说年轻的男心理医生给年轻的女心理病人做心理治疗,病人问医生喜不喜欢她,医生坦言承认,这很自然日久生情嘛;谁知病人得寸进尺说,医生必须拿出行动证明爱自己,否则她就自杀,医生无可奈何只好妥协;最后病人要求和医生结婚,医生只好答应结婚。当然如果医生真爱上病人与病人结婚这也很正常,可是如果是因为移情而结婚的话,那这个医生失去了职业操守,这是他职业的失败。试想一想如果下一个病人也提出这样的要求的话,医生怎么办?医生用自己的全部感情治疗好一个病人,那他不能够称为正当的职业行为,因为你不可能对所有的病人都投入自己全部的私人感情。作为心理医生切不可把广义的爱与爱情混为一谈。
在这一行业里许多心理医生,甚至是著名的心理医生,都因为驾驭不好这份情感的尺度,而出现了情感的困惑,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都说没有爱就没有心理治疗,可心理医生的职业分寸确实很难把握,因为医生也是人,他吃五谷杂粮也有七情六欲。爱过了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就存在风险,可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的度如何把握,这就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靠的是心理医生的智慧。
在从医过程中如果遇到的是正性移情还好办些,如果是负性移情,就是病人把恨他身边人的情感,转移成为恨心理医生,心理医生随时有可能成为他的复仇对象,那心理医生就存在职业性的生命危险,别以为心理医生这一职业很好玩。
当然,高明的心理医生也有职业技术,就是反移情技术。当医生发现病人对自己的情感超出正常的医患之谊时,马上采取紧急措施,果断予以制止,可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首先明确拒绝患者不合理的要求,甚至可以中断心理咨询,建议更换新的心理医生为患者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