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梅村
吴剑
2007-5-11
早就听说过武夷山下梅村了,特别是过年期间,又看了《乔家大院》电视剧后。
下梅村距离武夷山20多里,位于溪水旁边,青山绿水环包着,一派江南乡村景色,一大篇黑瓦房子,谁能够知道,几百年前它是异常繁忙繁荣的地方,又有谁知道它的茶叶卖到万里外的俄罗斯。
村中有条溪水,一群白鸭小戏着水,两条900米的长廊拥抱着溪水,使它安静地流淌,那样幸福!轻松了几百年。长廊是长长的木凳,妇女、老人、小孩在不停地分拣着武夷岩茶,茶叶原来是这样的,去了茶梗,去了黄叶就成了。小女孩说,她拣一斤可以得6元,五一就这些活动了,有人说,计费的方法是称茶梗和黄叶就可以了。
我们去了邹氏宗祠,保存得非常好,这是过去武夷山的大户人家,也是个“领导干部”,我看到木雕的二十四孝。出门我看到了《乔家大院》的剧照,他们也有了市场意识,我希望通过这些,下梅村能够发展,但是从文化来看,发展又是风景点的灾难啊!
小溪旁边有二口井,一口是乾井,一口是坤井,井中的金鱼游着,历史就这样漫长而又瞬间。小孩子卖着纯天然的草莓,味道不错。4个小狗,拥挤在一起温暖着,好可爱。小吃店,铁匠店,生活的气息很浓。
穿过小巷,我们来到闺秀楼,古宅看到的还是历史,还是文化。走上摇摇晃晃的木梯,来到小二层的闺楼,特别的是砖地走廊,木雕的藻井,砖雕的缝隙才能够窥视外面的青山绿水。我感到过去有家大家闺秀,长久不下楼来,心想外面美好的世界,祈祷着不知道未来。朋友说,过去这家小姐十分可怜,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吃饭,吃饭是数着米粒吃的,一餐只吃90粒,绝对不多不少。封建理学的牺牲品,传统女性的悲哀!现代女性是多么幸福啊!
来到大夫第,又是邹家的,非常气派!门前是栓马桩,皇帝赐给的牌匾,几进的庭院,谬论的天井。邹家后人还有部分生活在这里,老婆婆拣着茶叶,我们谈话了一会儿,她显得那么从容。后院还有花园,300多年罗汉松,其他不知道名称的花草,只是少了修剪,因为它已经失去往日的辉煌,虽然隐藏不了什么!
好不容易找到什么别叶,有人说的葫芦形的门,后来我才知道是芭蕉叶的门,竹子围成为的园门,还有就是微形花园,中国人习惯以小见大的造园艺术。
下梅村不因为我的到来增加什么,又不因为我的离开减少什么,每个人都象过客,每个人又是瞬间,要想不成为过客,要想不是瞬间,除了伟大,别无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