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
新科主任的“三把火”
范发强
改革,给人带来机遇,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人才。
潘丽贞就是这样一位在改革中崭露头角的女性。
1999年7月,南平市中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序幕全面拉开,她就是第一批靠竞争上岗脱颖而出的妇产科主任。
潘丽贞,近一米七个头,长得虽然高大,但说起话来却慢条斯理,举首投足间不时透出一股女性特有的豁达和自信。
一
承诺,往往就是压力,同时也是动力。为了实现竞岗演讲时那铿锵有力、置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她确实花费了许多心血。新官上任,便奇招频出,不仅新颖,而且有效,不能不令同仁们刮目相看。
“温馨卡”,这是她上任后的第一招。这张类似名片大小的粉红色卡片,上面注明该科的服务项目、热线电话及主要医务人员的联系方法等,市民随时随地可拨通卡片上留下的电话,进行咨询、就诊。去年2月份,家住市区的产妇陈某,产后出院一周孩子哭闹不安、拒乳,弄得一对年轻夫妻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陈某拭拨温馨卡上的电话,不到十几分钟,医护人员及时赶到她家,找出婴儿病因,及时用药治疗,孩子立即安静吸吮。由此,许多市民(产妇)不无感慨地说:小小温馨卡,真是暖了患者心哪!当笔者问及制作这卡片的初衷时,潘丽贞平淡地说:方便群众吗。
接着,她推出了“产后访视制度”。科室定期派医生护士到市区的产妇家中探访,指导母乳喂养,了解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市区外的产妇,直接通过电话了解、指导。此招可以说是对“温馨卡”的补充和完善,亦深受许多广大市民的好评。
之后,她又推出了“活动婴儿浴室”等等······
潘丽贞上任后,出了许多“点子”。点子不大,点子平凡,但点子实在,点子有效,群众喜欢。据说,这些“点子”在当时以至现在,在省内还是首创哩!
潘丽贞常说,要当好医生先学会做人,要看好病先当“病人”,要经常换位思考,了解病人想什么、需要什么,做病人的知心朋友。她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特别对刚入院的医护人员,她更是严格要求、循循善诱、言传身教,牢固树立她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和良好的医风医德,形成了科室人员精诚团结的良好氛围。经过她诊治过的病人,严格地说经过她科室治疗过的患者,多数都成了她科室和医护人员的朋友。她还说,有的医生技术很好却没有病号,有的医生技术不算太好,但病人很多,为什么,?其中就是做人的奥秘。
二
仅仅在服务理念、服务形态上的转变潘丽贞并不感到满足,她一边在行政管理、服务功能上下功夫的同时,一边潜心研究她的科研项目。不孕症是她的主攻对象。上任不久,在她的牵头下,成立了南平市不孕症治疗中心,她亲自任主任,将她多年悉心研究的不孕症治疗专方“妇科灌肠液”、“助孕口服液”运用于临床,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由于该药不仅方面患者,而且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治愈率高达69%,深受患者喜爱,求诊者络绎不绝,患者涉及全省及闽北各县(市)区。每当她下门诊,总有许多患者早早排队候诊,由此,她也常常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天门诊量高达50余人。家住西芹镇某单位女工陈某,结婚16年未孕,由此曾一度遭到四邻议论、家人白眼,婚姻几近破裂。16年来陈某四处求医、吃尽苦头,花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奔走于省内多家医院,劳而无获。最后经朋友介绍,求诊于南平市不孕症治疗中心,经潘丽贞细心诊治,三个月后妊娠,于2000年10月顺娩一男婴,喜得一家人激动不已。为了表示感激之情,事后她偷偷塞给潘丽贞300元钱,被婉言谢绝。王氏姐妹,双双不孕,患原发性不孕的姐姐结婚三年不孕,她看了半年西医,继而又吃了半年“祖传名药”,未见效果。最后,肩负家人的重托走访上海、福州等地,仍劳而无效。而患继发性不孕的妹妹,在亲友的介绍下求诊于潘丽贞,诊治3个月而孕。受妹妹的启示和鼓励,几近丧失信心的姐姐抱着侥幸和试试看的心理也求诊于潘丽贞,6个月后也当上了准妈妈。2000年3月妹妹顺娩一女婴,9月姐姐也喜得双胞男婴,乐得王家上下喜不自尽,叫人特制了一面上书“送子观音”的锦旗送到潘丽贞手中。类似故事,枚不胜举。她的不孕症专方,当年即被市科委列为市科研项目,她本人也受到了医院的嘉奖。
作为新一代的女性,时逢不惑之年的潘医师,正值创业有成的年华。这里我们预祝她在新世纪新一轮卫生改革的创业浪潮中,创造出更加绚丽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