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价的生命廉价的医
--也说“为医难、为医苦”
南平市人民医院总经理吴剑353000
2007-3-12
看到《健康报》“医生的技术该值多少钱”,感慨多多,心情沉重。
如果中学生看到这篇文章的话,他还会考医学院吗?十年的寒窗才能够有资格坐门诊,二十年的勤奋才能够做大手术的主刀。过去总认为上了五年的医学院,比其他4年的本科院校要骄傲些,现在这样的感觉全部没有了。年轻的医学生毕业出来,工作还是要自己找,收入没有IT行业高。在经济导向的社会,还有哪个中学生,优秀的中学生去学医呢?过去总是认为不为良相,但为良医,现在到是良相的追求是趋之若骛,良医大多数已经不如良商了。
如果病人看到这篇文章的话,他还会要医生看病吗?穷人当官,容易贪污腐败,这也许不是规律。如果让个收入很低,心理不很平衡,整天就想摆脱贫困的医生去看病,去手术,病人可能不太敢把生命托付给他。病人不放心,小小的红包,能够给病人下来上一点点安慰,因为病人深知,自己的命值钱着呢!肯定不止1小时5元。我们的卫生系统不少无私奉献的优秀人物,但是要全体医生都这样奉献,长期这样奉献,看来需要把时间倒拨20年。
如果钻研技术的人看到这篇文章的话,他还会钻研生命这门技术吗?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的生命价值在不断增值,这也理所当然,现在的许多事故、矿难赔偿已经说明了这些,唯独天天和生命打交道的医生,和这样的最崇高技术打交道的人群,生命几如草菅,医学成为生命的最薄弱的环节。现在的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医疗设备,新特药品的价格一个劲地上涨,但是唯一和生命打交道的最高技术—医学,充满人文精神的医学技术,却相对在跌价,这人道吗?
如果是政府官员看到这篇文章的话,又需要承担多少责任呢?政府投入在不断减少,却要医院不断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对等吗?大家都知道医疗价格结构不合理,但是一旦想调整,阻力就很大,患者就医生的矛盾马上就的对立,政府却很超脱。个别医生收点红包,开药得点提成,立即就成为腐败缺德,广大医务人员因此就万马齐喑。一旦传染病流行,公共卫生事件应激,还是能够想起来那群医生和护士。
现在文章写到最后,我的心情才稍微平静些。这篇文章能够第一次提出这样广大医务人员想说而不敢说的心理话,勇气可嘉。但是那些卫生政策的专家需要深入地研究,政府官员需要倾听这样的声音,新闻媒体能够全面客观地描述一切事实,全社会能够以理性的心态去对待这个严肃的问题,我想问题会得到解决。
两会还在开,关于卫生事业改革的声音不绝,以人为本的思想成为广泛的共识,政府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同时,在出台政策保证这些利益得到落实的同时,在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同时,也关心“为医难、为医苦”的问题解决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