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点滴回忆
吴剑
2007-2-9
大学的生活已经过去许多年,不过还是有许多事情值得回忆。
我是1979年9月上大学,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届,我当时才16岁,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因为恢复高考时间不长,所以我们班上有许多同学比我年龄要大,有的甚至大我一倍,我的天津同学,上过卫校,做过4年护士。
我的父亲送我去上大学,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到了大城市,一切很好奇,但是因为过去和父母的关系原因,我心理渴望离开家,离开家了,就感到自由的空气。
上大学,家里给我做了准备,没有买皮箱,用的是我父亲上学用的木箱,很有历史。衣服也没有得买,不象现在,就到做缝纫的亲戚家做衣服去,其他也没有什么要准备的,更没有现在的电脑等,想起来现在的大学生很幸福。
我们的年级有9个班,共270个同学,分二个专业,一是医疗系,二是医疗系航海医学专业,我就是航海专业的,这是全国第一届民用航海医学专业,过去二军大有个海军航海医学专业,因为那年我们学校归交通部和江苏省共办,学校为交通部培养医学人才。其他我们的学习内容一样,就是增加了潜水医学,航海医学而已。有所特别的是,我们3个班全部是90个男同学,是和尚班。来自中国沿海地区,有辽宁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
到大学第一次睡上下铺,非常不习惯,我还很好奇,睡了上铺,结果第一学期的一个晚上,竟然晚上掉了下来,我想换到下面去,结果我的一个同学,特别爱干净,我就到了下铺。
上大学,父亲第一次给我买皮鞋了,因为过去都是穿母亲做的布鞋,现在不同了,大约10多元买了双皮鞋,我还每天擦皮鞋,现在也形成了擦皮鞋的习惯,皮鞋不干净很不习惯。
到学校学习,那时还有助学金,没有奖学金。国际家庭不同情况决定,我申请了二等助学金,大约一个月12元左右,家里再给我10元,生活是相当好了,因为我母亲那时的工资也不过40多元吧。
到学校还担任了班上的委员,可能过去学习好,而且一直是这样,所以我担任了学习委员,但是,后来因为没有生活委员,又换我做生活委员,负责班上的卫生,劳动,发助学金,发年货的票等。
学习是没有问题的,我的成绩一直比较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可能是习惯问题。
到学校最喜欢的是图书馆,晚上,星期天,基本上在图书馆度过,那里有许多杂志,许多图书,可以满足我的知识欲望,我也形成了好读书的习惯,知识面迅速扩展。
到学校第一次知道了舞会,也是共青团组织的篝火晚会,但是每个班上只有2个人,大家都希望去,最后只能够抽签去了,我们很羡慕,现在想起来很幼稚。
文化活动也不少,主要还是看电影,学校就有电影院,我们能够星期六晚上去看电影,平时也可以,基本上只要有什么电影都看,我的许多书里,现在还有许多电影票,上面写着电影的名称。
学校的体育活动也非常丰富,市里的最大体育场就是我们学校的,通过我的努力,我参加了学校的排球队,我是副攻手。后来,我又努力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但是水平不高,所以一年后,就离开了。我的体育活动强项是跳高和跨栏,一般参加学校运动会都是这些项目,我的跳高还有165厘米,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水平。足球运动开始后,我开始学习踢足球,我是守门员,但是一年后就少踢了。后来喜欢上桥牌,国际象棋,但是时间都不长,最喜欢的还是围棋,买了许多书,看别人写,和同学下,星期六晚上可以和同学下一晚上,有些上瘾,这个爱好一直到现在。
和同学也经常出去玩,我们第一次就去了长江边,生活在长江边这样长的时间,看到它,仍然感到无边无际。第一次爬上了山,南通的狼山,共是五山,感到自己站得很高,天很近。晚上比较多的情况是和同学去散步,可以跑很远,市里的大街小巷都去过了,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我和我那个天津市姓李的同学谈话最多,他的经验非常丰富。
学校的吃饭就在食堂,因为那时管理得不错,味道也很好。但是排队很长,我们经常还为排队伍买饭打架过,现在的大学食堂非常多。学校需要买饭菜票,我每个月大约是29斤粮票。享受的吃饭,就是星期天早晨去外面吃饭,外面都很喜欢,店不大,但是味道好,卖的青菜包,还有混沌,最主要的是,它的馄饨烫不是白开水,而是用大骨慢慢熬出来的,味道很鲜,现在记忆犹新。开始去学校,我们是30个同学住一房间,后来新大楼,8个人一个房间。自己得洗衣服,但是总是不干净,一次父母来看我,看到我的被子非常脏,批评我不少,现在说起来很笑我。学校也是自己打开水,一个宿舍的同学合作,每个星期一轮,非常到位。学校洗澡也比家里方便许多,星期六晚上就去,澡堂是个小庙改成的。夏天就洗冷水了,学校就在湖旁,可以去游泳。
放暑假和寒假就可以回家了,寒假是比较热闹的,因为,学校要发许多东西,每个同学一丈多布票,2斤棉花票,4两花生油票,2包香烟票,半斤糖票,还有其他票证。然后,就是同学之间进行交换,得到自己想得的,心满意足地带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