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医闹”之手伸向社区
南平市人民医院总经理吴剑353000
2006-9-17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41期
《福建卫生报》2006年11月14日
最近福建省南平市发生一起影响恶劣的医疗纠纷,一所非常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为一起医疗纠纷,当天就被死者砸烂,医生出走,最后不得不满足死者家属的不合理要求,赔钱。同样情况发生在另一家村医那里,也是以巨额赔偿平息。
发生这样的事情不是偶然的。过去大型医院的医疗纠纷发生率比较低,患者有些不敢和大医院闹,大医院也保持神秘感,大医院的社会也比较复杂,大医院的经济实力也比较强,承受得起颠簸。所以许多纠纷发生在中小型医院,他们既要接受危重病人,而且由于投入和人才问题,质量隐患也很多,所以纠纷多,处理难。再说,由于“医闹”的“叫板”,政府部门和不少大医院都出台了相应的对策,治理这些不良分子,近期“医闹”们开始有所收敛。相对来说,社区和村医因为关系熟,态度好,纠纷少些。可是,目前这样的情况可是悄悄改变了,大医院和社区及村医也同样面对纠纷,只要有钱,不管什么人看病了。
社区和村医的条件限制,使他们处在风口浪尖。政府长期对社会和村医投入不足,私人投资十分有限,基本上都是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就看病了。现在医疗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是越来越严,而社区和村医不可能象大医院什么都管理,出现医疗缺陷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大,风险也随之增加。尽管社区中心的重点在常见病,多发病,但是社区中心遇到紧急情况,不可能撒手不管。此外,意外的用药不良反应造成患者死亡,在社区中心也时有发生。
社区和村医面对的病人也越来越复杂,由于现在医疗布点多,解决病人就医方便问题,病人也担心直接去的医院看病,价格上难以承受,往往许多危重急诊病人首选社区和村医,对这些疾病,稍有怠慢和疏忽,就可能酿成医疗纠纷。
病人从另外一个方面上认为,社区和村医好欺负,规模小,人员少,靠山差,无人帮,而且大部分是私人性质的。根本不象大医院那样难对付,口气硬,有支持,绝大部分是公立的。所以,对社区和村医下手“医闹”的成功率很高。
社区和村医的医疗纠纷不断增加,也是整体社会中的医患关系紧张有关,即使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医患关系,也无济于事。针对这种现象,根本来说,就是按照国家要求,加大社区和村医的投入,全面规范社区和村医的医疗行为,有关部门在保护大型的医疗机构同时,也不应忘记小型医疗机构的保护,对社区和村医明确其合理定位也很重要,对危重病人及时建议其去大医院就诊,以免后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