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危机干预的历史和展望(一)

(2006-08-21 20:52:27)
分类: 心理卫生、阳光心理

危机干预的历史和展望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主任,著名临床精神病学专家

翟书涛教授

2006-8-18

宜昌市南湖宾馆,刘志宏教授主持

吴剑记录

   管连荣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郭念峰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师标准制定人。

 

有幸参加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交通分会会议,题目比较适合交通方面的行业。老年人交通事故是比较多的。我是心理卫生战线的战士,我们倍感亲切。我们住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在南京精神病院。过去的陈桂林老院长是神经精神病方面的专家,曾经代表我们国家出席日本投降仪式,他们都重视心理卫生工作。美国有个精神病患者,名字叫比尔,长期住精神病院,出院后深感心理卫生的重要,出院后写了书,《心理的探索》,就需要开展心理卫生,引起美国的重视,不是心理学家,或者精神病学家的作用,是全社会的投入的工作。美国总统卡特的夫人就是做心理卫生的。

我们中国的心理卫生得到迅速发展,危机干预是常常遇到的事情,希望解脱,消除紧张。但是需要科学方法,有些科学家认为有危机,就有干预。这个工作最早在波士顿进行的,那里有个夜总会,什么活动都有,但是有个星期六,人满为患,都度周末。服务员也带了自己的女朋友,人多了他也不能够动了,自己和自己女朋友亲热。夜总会都是古色古香,点蜡烛,有情调。服务员和女朋友在角落,觉得蜡烛碍事,不小心形成了大火,过去有许多太平门的。我们国家克拉玛依的事件也是这样的,就是太平门没有了。人挤人,有个海军军官想指挥人仍然不行,结果死亡492人,形成突发灾难,有个心理学家,过去做心理治疗的,失去亲人的人非常悲伤,对这些经历困难的人,如果给他们进行干预,结果效果不错。科学家进行分组,一组有危机干预,一组没有危机干预,危机干预一组方法是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感受痛苦,结果就是不一样,经过危机干预的效果不错,有的没有危机干预的出现精神病,其他神经症。这就是简单历史。

 

一、危机干预的定义。一般容易理解,但是上升到学科就不容易。心理学词典,危机是具有有重大心理学影响的事件和决定,只是原因。事件是容易理解的,决定是人处在举棋不定的状态下,也有压力。决定有三,一是恋爱问题,不专一,不能确定谁最好,爱情是排他的,最后失去;二是高考,先考试,还是后考试,有个服从国家分配,有的不服从就失败危机;三象还有人买房屋,过去分到无所谓,想住什么楼层,都形成压力。

 

二、学科的性质

l         它是是多学科的,包括心理学,预防医学,精神病学等。

l         是纵合性的心理社会干预的策略。

l         就其干预技术看,它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心理社会治疗。

l         可实施的个体,正常人,容易感的人群,和灾难时的群体。

l         是自杀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是自杀预防的同义词。

 

   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在这一领域的并肩战斗。

   历史才河中不缺乏危机干预的记录。

   危机干预理论的提出开始。心理危机的正常性取得共同认识。

l         引起情绪表现,躯体反映,在常见是焦虑症状,认知方面的改变,行为上的改变,但是严重性和性质不符合焦虑症或者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如诊断急性应激障碍。持续时间都不长,不符合精神病标准。精神病有回避症状,职业社会功能受损。人在社会应激,首先焦虑症,首先是需要干预,利用过去的力量,智慧和支持,如果能够克服就是危机。表现不符合精神病。一般方法不能够处理,需要特殊方法。

l         灾难应激是对灾难事件的正常反应。WHO有规定。

l         精神病学家在不同战争时对应激障碍有不同的描述。美国内战1861-1864年的激惹性心脏病;一战1914-1918年的奋斗综合症,弹片休克。二战1931-1943年战斗应激反应,越战1961-1975年的越南战争后综合症,  ICD-10 1992(美国的)年指出战争状态下形成的PTSD相当于创伤性神经症。DSM-3(世界的,目前是4)问世前用应激反应综合症的概念,将这类状态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现在已经得到公认。过去叫创伤性神经症。发生最多,治疗比较困难。伊拉克战争就有。

l         慢性危机状态,除了引起创伤和应障碍外,还有的恢复不好,再次出现,表现慢性,也可以表现为焦虑症,抑郁症,物质滥用,病理性赌博,自杀。我们国家自杀全国20多万人,大学不少(加拿大专家认为是40万人,目前不一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