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
我看生命质量
萍
2006-07-17
小时候,常听父亲说“日求三餐,夜求一宿”。那时的“三餐”不过粗茶淡饭,那时的“一宿”不过一硬板床而已,但是已经很满足了。那个年代但求温饱,根本没有什么质量可言。慢慢的,我们的国富了,我们的家富了,我们的人民开始知道享受生活了,开始关注生活的质量了。生活水准提高了,自然就关注自己的生命质量了。
现在,人们对自己的衣,食,住,行都讲究的质量,那是生活的总质量。我以为生命的质量高与一切,生命的质量没有了,生活的质量形同虚设,毫无意义。我家隔壁一中年夫妻,事业型的男人,家庭型的女人,生活非常富足。外人看到的是他们的别墅小车,名牌服饰,羡慕的人肯定不少,可我知道他们活的比谁都累。他们有一个儿子,今年25岁了,按说是天之骄子,阳光少年了。可是,25年来,孩子没说过一句话,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着。他说在外面打拼累了,回家。家是什么?是温柔港湾?是幸福港湾?都不是!他说家是地狱!他说家是冰窖!回家看着儿子,他看的是心痛,儿子看的是空洞。苦啊……比黄连……他们家有的是钱,他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说是上档次的。可是,就因为儿子的生命毫无质量可言,影响了他们夫妻的感情质量--一个月没说三句话;影响了他们夫妻的生命质量--感觉活着毫无意义。活着,只要有口气在就叫活着,对吗?那是生命,谁也无权剥夺公民的生命权!但是,我以为从革命的人道主义出发,那样活着不如安乐死了。那是一种解脱,人性的解脱,家庭的解脱,社会的解脱。
我们小区有一屠夫夫妻,书没多读,钱没少赚,孩子没少生。不论是谁问他们有几个孩子?他们都肯定的回答:2个,一儿子一女儿。后来,我在他们家门口看到一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吓了一跳。那脏兮兮的在地上缩成一堆的无法站立,不会说话的原来是他们的长子。据说他把这个儿子带去鹰潭两次想丢了,想有好心人把他儿子给送到收容院去。可是,他在那里偷偷的看了两天也还没人理,最后还是把儿子给背回家了。毕竟,还是他们的儿子。虽然不曾叫过一声爸爸妈妈,虽然他们说是不如养一头狗。然而,他们还是象养一头狗似的的给养在了自家门口的地上,任他满地爬着……这样的生命有质量吗?这样的活着有尊严吗?
我同学的外婆今年104岁,按理说好老了,怕是儿子们的累赘了。可是,老人还可上山打柴,还可去菜地找菜,洗衣服,做饭,做菜,样样自己来。我羡慕她生命数量的同时,我更欣赏她生命的质量。人活百岁不是梦,关键是自食其力的活着,有质有量的活着,不成为他人累赘的活着……。
我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更追求生命的质量!你呢?
(心理时空点评:生命首先得求生存,然后求质量,这是基本规则,在饥饿不能解决时,吃什么并不重要,有得吃和没得吃是重要的。生活和生命的关系,我以为生活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同意没有生命的质量,谈不上生活的质量,所以安乐死是生命质量的提高。我们看到人类的不幸的一面,我们产生由衷的同情,因为,我们可能会成为他们,所以尽管他们的生命质量不高,但是要善待他们,他们的不是没有生命质量,只是生命质量不高,我们不能忘记他们。)